李永
-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健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耐受性分析及手术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差异,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3例和手术治疗组91例,所有患者进行手术耐受力综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异,比较两组患者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死亡率差异,对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耐受力综合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t=7.208,P<0.01);手术组术前耐受力明显优于非手术组(χ2=26.954,P<0.01);手术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02%,非手术组为58.14%,差异有显著性(χ2=5.682,P<0.05),手术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1.43%,非手术组为41.86%,差异有显著性(χ2=10.830,P<0.01),手术组12、24个月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χ2=4.287、8.005,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类固醇服药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髋关节骨折术后12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髋关节骨折术后12个月疗效影响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只要手术耐受力的综合评定提示其能耐受手术的可能性大,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
- 李永胡振忠李东超潘德锦陈喜顺
-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关节置换
- 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线抬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 李亚非方崇瑞潘德锦邹宇纬李东超陈研李永胡振中刘立华杨传忠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成形术髌骨手术后并发症
- 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0例患者380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术后定时按摩小腿肌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CPM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伤口引流量为(252.2±41.4)ml,治疗组为(260.8±35.2)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红蛋白轻、中度下降,至术后第10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治疗组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DVT发生.
- 李亚非方崇瑞潘德锦邹宇纬李东超陈研李永胡振中王笑英杨连蛟马正文
- 关键词:关节手术肝素静脉血栓形成
-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50例(Ⅰ组)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Ⅱ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Kofoed评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Johner Wruh法进行胫骨功能评价,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1、3、6、9、12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胫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和9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松动、断钉、深部感染、浅表感染、延迟愈合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降低了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的发生,适用于骨折部软组织条件良好者,但对于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差者,或者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好且简单骨折,可选择交锁髓内钉,可缩短手术时间。
- 李永胡振忠李东超潘德锦陈喜顺
- 关键词:胫骨下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
- 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6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胫骨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术后第7天起,每天治疗30min,持续15d,对照组术后予以不含活性骨提取物的超声电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5~14个月。试验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11±3)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对照组为13~36周,平均(18±4)周,延迟愈合3例(愈合时间为8~9个月)。按Johner—Wruhs标准评估,术后12和26周,试验组优良率分别为93.3%(28/30)和100.0%(30/30),对照组为50.0%(15/30)和86.7%(26/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是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 李亚非杨传中潘德锦方崇瑞李永李东超卫力晋刘岩王长军郭恒兵翁春晓
- 关键词:胫骨骨折超声电导骨生长因子
- 后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l占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42例后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根据采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后外旋型19例,旋后内收型3例。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大小在侧位X线片上均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且移位程度大于2mm。患者均根据骨折分型并结合CT片选择相应的体位,其中单纯俯卧位11例;侧俯卧位改仰卧位16例;单纯仰卧位6例。结果病例组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复位效果满足:恢复了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踝关节负重面与小腿纵轴线垂直;踝关节面平滑。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对于后踝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体位,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李东超李永潘德锦李亚非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踝损伤
-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4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臭氧皮内注射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炎症指标水平、致痛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1.53±0.32)分、(6.82±1.2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2±0.39)分、(8.65±1.3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4.85±0.86)mg/L、(15.86±2.13)mm/h、(8.96±1.0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5.71±1.13)mg/L、(18.74±2.25)mm/h、(11.32±1.29)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列腺素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分别为(125.35±10.42)ng/L、(56.36±5.7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8.96±14.36)ng/L、(61.41±6.15)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可提高PHN的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致痛因子释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可靠.
- 杩铁磬李永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臭氧皮内注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