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伟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4篇干扰素
  • 3篇疗效分析
  • 3篇慢性丙型
  • 3篇肝硬化
  • 3篇丙型
  • 3篇病毒
  • 2篇代偿
  • 2篇乙肝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期
  • 2篇利巴韦林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丙型肝炎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短效

机构

  • 9篇沈阳市第六人...
  • 3篇丹东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张丽伟
  • 3篇朱红欣
  • 3篇秦浩歌
  • 3篇胡晓琳

传媒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当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对乙肝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57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乙肝组(n=32)、代偿期组(n=17)、失代偿期组(n=8),3组均使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定期对患者肝脏功能指标、乙病毒DNA定量检测,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2年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可以达到有效抗病毒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丽伟秦浩歌朱红欣
关键词:恩替卡韦
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e抗原阳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为58.6%,HBeAg转阴率为37.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张丽伟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肝硬化
长效干扰素针剂与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7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针剂与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ct-2a治疗。比较两组血清IL-37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37、IL-6、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针剂与核苷类药物可显著降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7水平,促进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丽伟朱红欣秦浩歌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临床症状
血必净、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伤寒的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应用于伤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伤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血必净。结果两组在治愈率上比较,P<0.05;联合组经治疗后在体温、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的改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血必净治疗伤寒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胡晓琳张丽伟
关键词:血必净盐酸左氧氟沙星伤寒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加苦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复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张丽伟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IL-26水平及与其他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应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26水平的影响及与其他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另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4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HBV病毒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L-26、IL-17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IL-26与IL 17相关性及IL-26 CD4细胞表达。结果研究组AST、ALT、HBV-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2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替比夫定治疗期间患者的IL-26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血浆IL-26与IL-17水平呈下降趋势。研究组IL-26+CD4+T细胞比高于IL-26 IL-26+CD4-(P<0.05);IL-26的CD4+T细胞表达与RORγt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为IL-26的主源细胞,IL-26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张丽伟秦浩歌朱红欣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炎性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5例。实验组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1组为慢性肝炎非肝硬化患者,对照2组为恢复期患者。通过检查资料分析对比3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HBV DNA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患者HBs Ag>1000COI的人数占88.89%,明显高于对照1组。实验组患者中HBV DNA>5 lg拷贝/m L的占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史、病程、垂直感染、HBs Ag>1000COI、HBV DNA是诱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胡晓琳张丽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胡晓琳张丽伟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长效与短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长效与短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普通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12、24、48周时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4、12、24、48周的转阴率分别为35.7%、76.2%、90.5%、95.2%;对照组患者治疗4、12、24、48周的转阴率分别为16.7%、28.1%、57.1%、78.6%;实验组的发热发生率为35.7%,肌肉酸痛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发热发生率为95.2%,肌肉酸痛发生率为9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疗效要优于短效干扰素,且其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张丽伟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