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精神分裂症
  • 9篇分裂症
  • 3篇认知功能损害
  • 3篇住院
  • 2篇抑郁
  • 2篇音乐
  • 2篇阴性
  • 2篇阴性症状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改善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轻度
  • 2篇轻度认知
  • 2篇轻度认知功能...
  • 2篇利培酮
  • 2篇疗效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精神科
  • 2篇精神科会诊

机构

  • 18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刘世红
  • 14篇李志武
  • 10篇刘杰
  • 8篇葛桂杰
  • 8篇李锟
  • 4篇姜珺
  • 2篇黄悦勤
  • 2篇王玉起
  • 2篇张宗宇
  • 1篇何燕
  • 1篇闫芳
  • 1篇李斌
  • 1篇海丽
  • 1篇郑毅

传媒

  • 3篇中原精神医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南苑地区老人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南苑地区老人轻度认知损害(MCI)的患病率,探索影响老人MCI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7个社区内各抽取500例65岁以上老人,共3 5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各种危险因素,同时使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进行MCI筛查。结果南苑地区老人MCI患病率为9.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人MCI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婚姻状况、躯体疾病、吸烟、嗜酒、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生活能力、抑郁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影响老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OR=3.702)、年龄(OR=1.531)、婚姻状况(OR=2.259)、吸烟(OR=3.421)、嗜酒(OR=4.655)、体育锻炼(OR=10.014)、生活能力(OR=2.492)、抑郁(OR=5.003)。结论南苑地区老人MCI患病率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导致老人MCI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其中的可控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李志武黄悦勤刘杰杨鹤平刘世红王玉起葛桂杰袁崇友徐连东李锟
关键词: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
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社会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社会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丰台社区中在册管理的社区患者3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药物治疗组(OMT组,n=100)、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教育治疗组(MCP组,n=100)及药物结合心理教育及技术培训治疗组(MCPS组,n=100)。OMT组采用齐拉西酮、利培酮治疗,MCP组在OMT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教育治疗,MCPS组在OMT组、MCP组基础上联合技术培训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及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对2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进行评估,通过现场组织活动谈话和问卷、电话联系方式收集患者社会经济效益。结果 MCPS组治疗依从率为97.00%,MCP组治疗依从率87.00%,OMT组治疗依从率为82.00%,3组治疗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S组治疗后6个月SDSS及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MCP组和OMT组(P<0.05);MCP组治疗后6个月SDSS及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OMT组(P<0.05);MCPS组治疗后6个月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均低于MCP组和OMT组(P<0.05);MCP组治疗后6个月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均低于OMT组(P<0.05)。结论将社区综合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李志武李斌何燕康瑞莹刘世红吴业清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
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81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与白细胞减少的关系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2015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共794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81例...
葛桂杰刘世红袁崇友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白细胞减少
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为观察维思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首发病人,接受维思通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维思通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各种类型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以静坐不能、口干、便秘、心动过速较常见。提示,维思通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
刘世红李志武刘杰袁崇友葛贵杰李锟贾耕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疗效药物治疗
南苑地区老年轻度认知损害社区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进行社区干预,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09年2~7月的MC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80)和干预组(n=90);对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而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处理,两个组别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12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的老年痴呆(AD)知识知晓率、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总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总分在干预后6、12个月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干预组的MMSE总分、ADL总分均有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通过社区积极干预治疗MCI患者,有效缓解了认知功能损害,预防AD的发生。
李志武黄悦勤刘杰杨鹤平刘世红王玉起葛桂杰袁崇友徐连东李锟
关键词: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干预
精神分裂症84例幻觉临床分析
2000年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所伴幼觉的种类、性质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对84例精神分裂症发生幻觉的种类、特点用构成比进行统计。结果,本组精神分裂症幻觉的发生率>50%,其中幻听最为多见,其次为幻视。而精神分裂症幻觉中又以幻听的危害最大,常引发各种意外,应高度重视。
葛贵杰袁崇友刘杰李志武刘世红李昆贾耕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幻觉
奥尔夫音乐治疗联合奥尔夫器乐即兴演奏音乐治疗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阴性症状改善情况分析被引量:26
2018年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左右[1]。精神分裂症的慢性期,疾病从明显的精神活动进入晚期,以长期、但并非不可逆的“阴性”症状为特征。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是精神功能与活动的减退,比如情感迟钝、退缩和不协调,表现被动及淡漠的社会退缩,抽象思维困难、刻板思维以及缺乏主动性[2]。这些症状与多次复发、长期住院和社会功能不良有关,对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十分重要。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有限,联合心理社会干预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3]。
闫宏锋姜珺刘世红李志武王小年张庆娥李晓虹
关键词:阴性症状症状改善长期住院音乐治疗
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3例儿童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上以情绪和行为活动改变为主,同时有感知障碍及思维障碍多维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发病与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刘世红郑毅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
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185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在综合性医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3年中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向非精神科提供的185次会诊资料。结果 在185次会诊中,男性72例(38.9%),女性113例 (61.1%),男/女1:1.6,平均年龄(51±14.7)岁;急会诊40例(21.6%),一般会诊145例(78.4%);有自杀行为者29例(15.7%);会诊诊断: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82例(44.3%),神经症61例(33.0%),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21例(11.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3例(7.0%);会诊医嘱的总执行率达94.9%,治疗总有效率92.1%。结论 综合医院内精神科会诊可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科患者的精神障碍,更好地落实医学模式的转变。
刘杰李志武刘世红袁崇友葛桂杰
关键词:精神科会诊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负担调查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负担情况。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inter-viewscheduleFI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量表为工具,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0例,其中15例资料不完整者被剔除,余下885例中,男性534例,女性351例,调查其家庭照料及经济负担情况。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FIS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均超过60%,家庭成员生理健康、家庭关系两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均低于40%,男性患者照料者其家庭娱乐活动所受影响比女性患者照料者明显;男性患者照料者感到负担重,且直接照料时间越长,负担越重;885例患者亲属SAS的均分为(49.76±9.25),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DS均分为(51.27±9.97),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应作为干预的对象,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刘杰刘世红徐连东葛贵杰袁崇友李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负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