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侍宏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港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股骨
  • 3篇内固定
  • 2篇四肢
  • 2篇四肢创伤
  • 2篇皮瓣
  • 2篇吻合血管
  • 2篇肌皮
  • 2篇肌皮瓣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股骨粗隆间骨...
  • 2篇鹅头钉
  • 2篇背阔肌
  • 2篇背阔肌皮瓣
  • 2篇创伤
  • 2篇粗隆
  • 2篇粗隆间
  • 2篇粗隆间骨折
  • 1篇动脉

机构

  • 7篇南通港口医院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侍宏
  • 2篇成红兵
  • 1篇陈向东
  • 1篇于晓巍
  • 1篇张烽
  • 1篇汤押庚
  • 1篇侍德
  • 1篇黄正乾
  • 1篇李豪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3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在早期四肢创伤中的应用
1994年
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在早期四肢创伤中的应用侍宏,成红兵背阔肌肌皮瓣可切取的面积较大,因血管径粗,肌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可修复四肢早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它有神经支配的肌肉,可重建肢体功能,这是其它皮瓣所不能代替的,并首先由Taylo报告 ̄(1)...
侍宏成红兵
关键词:吻合血管背阔肌皮瓣四肢创伤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选择被引量:5
1999年
我们对35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作了“鹅颈型”钉内固定治疗,早期选用麦氏(Mclanghlin)钉,后期根据骨折不稳定类型选用了雷契氏钉(Richards)和130°成角槽形钢板(130°Angle—Plate)治疗。现将使用、随访情况作一初步分析。 1
侍宏黄正乾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固定
鹅头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1
1992年
采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疗效满意。认为手术复位内固定,可降低高龄卧床危险,减少并发症和早期恢复功能,据临床观察,雷契氏鹅头钉比麦氏鹅头钉更牢固可靠。另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侍宏毛风翅
关键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内固定脊状钛螺钉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制应用于齿状突Ⅱ骨折前路内固定的新型抗旋转中空脊状钛螺钉 ,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将 12个头颈椎复合体 (C0 ~C3 )随机分为 3组 :脊状螺钉组 ,双螺纹螺钉组及双螺钉组 ,分别测量各组正常时、齿状突Ⅱ骨折复制后、螺钉内固定后及 60 0 0次循环加载疲劳试验后各状态下的C0 ~C2 节段各运动方向的总刚度。结果 :齿状突骨折后 ,C0 ~C2 节段各运动方向的总刚度均显著下降 ;3种螺钉内固定后提供的各运动方向的瞬时总刚度 (除脊状螺钉组前屈运动方向外 )均显著小于正常状态下相应运动方向的刚度。各组间瞬时总刚度比较 :脊状螺钉组及双螺纹螺钉组旋转刚度显著大于双螺钉固定组。各组间疲劳试验后总刚度比较 :脊状螺钉组的屈伸、侧弯运动刚度均大于其他两组 ;脊状螺钉组的旋转运动刚度显著大于双螺钉组 ,而双螺纹螺钉组与双螺钉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脊状螺钉优于其他类型的螺钉 ,尤其表现在抗旋转及抗疲劳能力上。
于晓巍张烽侍宏汤押庚侍德陈向东
关键词:前路内固定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
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在早期四肢创伤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1994年
背阔肌皮瓣面积大,肌肉血供丰富,血管管径粗,有神经支配,抗感染力强,可用于修复四肢早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它能一期消灭创面,重建肢体功能,改善患肢外形。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早期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侍宏成红兵
关键词:背阔肌吻合血管肌皮瓣四肢创伤四肢软组织缺损胸背动脉面神经瘫痪
两种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1991年
粗隆间骨折为高龄患者多见,由于骨折部位血供丰富,非手术治疗的愈合尚可。但因病程长,卧床时间久,易发生并发症。即使骨折愈合,由于受到内收肌群的影响,下地行走和力学因素等,故易发生髋内翻畸形。为了防止以上并发症,我们于1976~1989年对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作了鹅头钉内固定术治疗。开始选用麦氏(Mclaugh-
侍宏毛凤翅
关键词:股骨骨折
改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5例分析)
1994年
在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既往多采用moore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本院自1989年~1993年应用改良双极人工股骨头替代moore型假体治疗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4-84岁,平均62.3岁,其中54-59岁5例,60-69岁8例,70岁以上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2例(依Garden分类,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7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7例。15例得到随访。其中10例用改良双极人工股骨头。随诊时间为7个月-34个月(平均18.6个月)。采用的假体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人工关节厂生产的双极小半髋(Bateman型结构)。
李豪侍宏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假体置换假体松动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