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性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疗效观察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巴
  • 1篇多巴丝肼
  • 1篇多奈哌齐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9篇宝鸡市中心医...
  • 4篇宝鸡市中医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商洛市中心医...
  • 2篇西安市北方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9篇王颖
  • 2篇张桂莲
  • 2篇魏小利
  • 2篇李永强
  • 2篇滕国良
  • 1篇王颖
  • 1篇王颖
  • 1篇纪文军
  • 1篇王小永
  • 1篇贾健
  • 1篇侯瑞华
  • 1篇吕敏
  • 1篇温秦庆
  • 1篇潘艳艳
  • 1篇杨梅
  • 1篇李建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运用于帕金森病痴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纳入的84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遵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奥拉西坦,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评估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在治疗前后进行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调查,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MSE、MoCA、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与对照组9.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奥拉西坦运用于帕金森病痴呆中效果显著,快速缓解病情,提升认知能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防止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张严王颖
关键词:临床疗效盐酸多奈哌齐帕金森病痴呆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体位抬高装置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体位抬高装置,包括抬高垫、靠脚板,所述抬高垫的后端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两侧固定有导轨,所述靠脚板设置在支座的顶部并通过其下部两侧的支腿跨坐在支座的上方,且支腿通过其内侧固定的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使靠脚板...
魏小利贾健张维周刘亚峰王颖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对伴责任动脉严重狭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根据干预措施不同,患者被分为介入治疗组(87例)及药物治疗组(108例)。介入治疗组于发病2 w内行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介入治疗,同时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等治疗。通过电话随访,比较出院后3 m、6 m及1 y两组的NIHSS评分及3 m、6 m、1 y、2 y及5 y的mRS评分及随访期间的脑出血、脑梗死、TIA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 m的NIHSS评分下降明显不同(P=0. 008);(2)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 m、6 m、5 y及随访终止时间mRS≤2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分别为0. 037、0. 035、0. 035及0. 022);(3)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出院至1 y、2 y、5 y及随访终止时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分别为0. 049、0. 049、0. 03及0. 01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总死亡率及死于脑梗死的比例均无差异(P分别为0. 723、0. 505)。结论对CWI患者,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改善患者预后;且能预防远期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率。
杨梅阮超陈敬菊滕国良滕国良王颖王颖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介入治疗远期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UPDRS、HAMD、MMSE、MoCA、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HAMD评分均降低,MMSE、MoCA、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丝肼与普拉克索联合用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张严王颖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丝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情况,分析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治疗前发作次数以及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因素,并对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有48例(36.09%)发生了脑梗死,其中前循环TIA患者108例中发生脑梗死39例(36.11%),后循环TIA患者20例中发生脑梗死7例(35.00%),前、后循环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TIA患者5例中发生脑梗死2例。TIA发作频率〉3次,d、发作持续时间〉30min、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24h或治疗前发作次数〉5次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及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李永强温秦庆王颖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梗塞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和肢体无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7 d内治疗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可有效提高MGC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吕麦扣李建侯瑞华李永强潘艳艳王颖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环磷酰胺联合用药
前列地尔、尼麦角林联合治疗VAIV及对血清FGF21、sCD40L、TXB2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尼麦角林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VAIV)及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血栓素(TXB2)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VAIV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实验组给予前列地尔、尼麦角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及颈内动脉等相关动脉血流量,眩晕症状积分,血清FGF21、sCD40L、TXB2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基底动脉、两侧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血流量为(35.07±3.78)、(94.05±9.73)、(96.15±9.95)、(390.84±43.18)、(367.75±40.28)mL/min,均大于对照组[(32.12±3.43)、(82.96±8.54)、(85.77±8.93)、(357.07±39.73)、(342.76±38.0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眩晕频率、眩晕时间、眩晕程度、伴随症状等眩晕症状各分项积分为(0.49±0.06)、(0.65±0.08)、(0.80±0.09)、(0.79±0.09)分,均小于对照组[(0.68±0.08)、(0.74±0.09)、(1.06±0.13)、(0.96±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血清FGF21、sCD40L、TXB2水平为(1.68±0.18)ng/L、(6.58±0.69)ng/mL、(117.84±14.38)μg/L,均低于对照组[(1.97±0.22)ng/L、(9.89±1.01)ng/mL、(126.86±15.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大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尼麦角林联合治疗VAIV增加后循环血供,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血清FGF21、sCD40L、TXB2水平,疗效好,安全性高。
王颖纪文军张严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前列地尔尼麦角林TXB2
甲状腺抗体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抗体与缺血性卒中(CIS)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将382例CIS患者根据甲状腺抗体(TPOAb及TGAb)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及明显增高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情(NIHSS评分)的差异,并分析甲状腺抗体与CIS病情转归(mRS评分)的关系。结果①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正常组比较,TPOAb轻度增高组与TPOAb明显增高组的大动脉狭窄患者、入院时NIHSS≥8分及卒中1月、3月及1年mRS评分≥8分患者比例明显增高(P<0.05);②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正常组比较,TGAb轻度增高组与TGAb明显增高组卒中1月、3月及1年m RS评分≥8分患者比例明显增高(P<0.05);③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卒中14d NIHSS≥8分患者及TPOAb或TGAb阳性比例更高(P<0.01);④CIS患者伴发TPOAb或TGAb阳性,其卒中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更高(OR:9.980,95%CI:4.041~24.645,P<0.01)或(OR:2.529,95%CI:1.034~6.185,P=0.042)。结论甲状腺抗体TPOAb阳性及其水平可能与CIS合并头颈部大动脉狭窄、卒中后NIHSS评分及临床转归(mRS评分)有关;TPOAb和TGAb阳性可能是C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颖王颖王颖张桂莲滕国良冯秀霞滕国良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病因转归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吕敏魏小利王小永王颖温慧军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