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8
- 2015年
-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的36例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21~50岁,平均32.6岁。缺损部位: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均为足背远端1/3皮肤缺损;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中,8例手背皮肤缺损、肌腱外露,3例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手掌皮肤缺损、肌腱外露。缺损面积为3.0cm×2.0cm~8.5cm×4.0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3.0cm~10.0cm×5.0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8h,平均12.8h。其中29例以肌皮穿支动脉为蒂,7例以肌间隙穿支动脉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末次随访时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评定功能,36例患者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结果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无色素沉着,质地、外观及耐磨性良好。末次随访时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评定:评分为80—98分,平均90.6分;36例患者采用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25例为S3~S4,9例为s2,2例为S1。供区肢体均无瘢痕挛缩及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供区损伤小,可直接缝合或植皮,是修复手部及足背远端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刘勇康彦忠李文龙兰天亮赵春成刘刚义
-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缺损
-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1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0例。全部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胸背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8个月。术后平均Cobb角15°,平均矫正12°。20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有17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骨融合率高。
- 刘勇赵春成高浩罗卓荆杨红梅李文龙陈长春
- 关键词:胸椎结核脊柱融合术内固定病灶清除
- PFNA-Ⅱ与PFLC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Ⅱ)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9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Ⅱ固定组),47例患者采用PFLCP内固定(PFLCP固定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23±4.26)个月。PFNA-Ⅱ固定组在手术时间(f=24.88,P〈0.01)、术中失血量(t=77.72,P〈0.01)、术后下地时间(t=14.73,P〈0.01)及相关并发症(x2=4.44,P〈0.05)方面均优于PFLCP固定组,而在骨折愈合时间(t=1.82,P〉0.05)及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x2=1.15,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Ⅱ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合高龄不稳定型患者。
- 赵春成刘勇高浩李文龙陈长春兰天亮邵川强魏星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 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三种手术方式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根据损伤情况分别对1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脊髓减压,恢复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36例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5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18例,B级23例,C级34例,D级41例。对平均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手术各组内术前、术后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前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联合组分别与前路组或后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有效果,应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前后方压迫并使损伤节段牢靠固定,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
- 刘勇张国华兰天亮李文龙赵春成任海霞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 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软骨下骨钻孔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软骨下骨钻孔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121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以关节镜下软骨下骨钻孔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121例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病程、关节腔积液、软骨缺损面积、软骨损伤程度及半月板损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程>12个月、关节腔积液、软骨缺损面积>4 cm^(2)、软骨损伤程度Ⅲ~Ⅳ级、半月板损伤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关节腔积液、软骨缺损面积、软骨损伤程度、半月板损伤为影响关节镜下软骨下骨钻孔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效果的危险因素。
- 李文龙康彦忠
-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
-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股骨椭圆隧道技术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股骨椭圆隧道技术对移植物、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治疗。根据术中制备股骨隧道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圆隧道技术,观察组采用椭圆隧道技术。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移植物情况、移植物成熟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移植物张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近、中、远端的移植物信号/噪声比(SN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近、中、远端SNQ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指数(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KT-1000测量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Tegner、Lysholm、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KT-1000测量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股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患者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移植物张力情况更好,且对移植物成熟度、膝关节功能的远期效果更具优势。
- 康彦忠李文龙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
- 椎体内植骨加后路钉棒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8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减压,钉棒内固定,伤椎内植同种异体骨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屈曲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复位、钉棒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粒,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2月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结果:术后经6-18月随访,平均12月,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2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月。术后3周及术后12月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与术后12月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伤椎内植骨加后路钉棒固定在恢复椎体高度,加强伤椎前柱抗压能力,促进植骨愈合,避免远期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
- 刘勇李文龙兰天亮陈长春赵春成高浩
- 关键词:骨移植骨质疏松性骨折
- Maquet改良三联术改善成人髌骨不稳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Maquet改良三联术治疗成人髌骨不稳的疗效,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髌骨轨迹不良的69例80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35例40膝行传统三联术,改良组34例40膝行改良三联术,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外侧髌骨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程度,以此评比两种手术的效果。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此来评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外侧髌骨角、髌骨适合度及髌骨外移程度较术前都有显著改善(P<0.05),改良组在外侧髌骨角、髌骨适合度及髌骨外移程度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改良组术后1年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P<0.05),改良组术后1年IKDC评分的优良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改良三联术手术效果和髌骨恢复程度优于传统三联术。
- 李文龙刘勇
- 关键词:髌骨不稳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平均8.2°,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早期治疗中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引以为戒。
- 刘勇高浩杨红梅赵春成罗卓荆陈长春李文龙
-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胸椎腰椎脊柱融合术
- 大龄臀肌挛缩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肖文兴杨红梅赵春成高浩刘继军刘勇李文龙
-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