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5年
-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在全球总体发病率平均为16.0%[1],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属于功能性便秘,占便秘人群中的16%~40%,在老年人和育龄妇女中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导致STC发病的影响因素众多,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了,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总结将近年来对STC发病机制的研究,以资临床工作。
- 徐可翟春宝田利军王永刚唐劲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STC育龄妇女生活质量
- 结肠次全切除术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血清褪黑素及结肠Mel-1b受体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结肠次全切除手术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STC)大鼠血清褪黑素水平及结肠Mel-1b受体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应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结肠STC模型,造模完成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自然恢复组(5只)和手术组(20只),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对STC大鼠进行干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褪黑素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标本中Mel-1b表达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STC大鼠便秘症状好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Mel-1b阳性细胞数比空白组明显减少(1.6±1.1与8.6±2.2,P<0.05),手术组Mel-1b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明显增多(6.5±3.0与1.6±1.1,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el-1b表达比空白组明显降低,手术成功干预后,手术组Mel-1b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升高,趋近与空白组。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手术对顽固性STC大鼠治疗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手术前后血清褪黑素水平及Mel-1b受体表达变化相关。
- 徐可翟春宝田利军王永刚唐劲牛丽云
- 关键词:褪黑激素结肠切除术
-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和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两组研究,研究组采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创口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紫草膏换药。分别观察创口缩小效率、最大瘢痕厚度、瘢痕指数、创口愈合时间,并通过创口组织学、蛋白免疫印迹法半定量及m RNA定量等方法,分析创口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蛋白、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在术后5 d后开始出现肉芽,7~14 d间可见中心上皮化,最快愈合期发生在11~16 d,愈合后最大瘢痕厚度平均为2.7 mm,肛门括约功能正常;4~7 d时,创口组织明显出现胶原蛋白Ⅰ、Ⅲ,14 d时其比例接近3∶1,28 d时,胶原蛋白Ⅰ、Ⅲ含量接近正常皮肤组织,其比例为4∶1。对照组最快愈合期发生在18~23 d,愈合后最大瘢痕厚度平均为4.3 mm,影响肛门括约功能;7 d时,创口内胶原蛋白Ⅰ、Ⅲ表达量仍较少,14 d时其比例接近8∶1,28 d时胶原蛋白Ⅰ表达量超过正常皮肤,胶原蛋白Ⅲ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其比例仍高达6∶1。创口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3信号蛋白m RNA在研究组及对照组早期表达逐渐增高,中、后期下降,但研究组在创口愈合早期,表达量更多,后期表达量更少,P均<0.05。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可促进肛周术后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控创口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3信号蛋白相关。
- 王永刚翟春宝田利军史珍珍徐可
- 关键词:胶原酶类伤口愈合
- 基于《内经》理论探析培正通腑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被引量:5
- 2016年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基于《内经》相关理论探析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治法原则,以期指导临床。
- 徐可翟春宝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