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网
  • 2篇遥测地震
  • 2篇遥测地震台
  • 2篇遥测地震台网
  • 2篇震源
  • 2篇数字遥测地震...
  • 2篇台网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趋势
  • 1篇地震趋势分析
  • 1篇地震序列
  • 1篇断层
  • 1篇应力场
  • 1篇震源断层
  • 1篇震源机制
  • 1篇数字地震
  • 1篇数字地震记录

机构

  • 5篇唐山市地震局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邯郸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石家庄市地震...

作者

  • 5篇李光
  • 3篇刁桂苓
  • 3篇王玉珍
  • 3篇张骁
  • 2篇马利军
  • 2篇张学文
  • 1篇赵英萍
  • 1篇胡新亮
  • 1篇夏乱保
  • 1篇武有文
  • 1篇张学民
  • 1篇张宏志
  • 1篇张学文
  • 1篇束沛镒
  • 1篇路正
  • 1篇郑国荣
  • 1篇李炜
  • 1篇李保民

传媒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山西临汾地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 3/4)两次相距最近特大地震。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震活动。我们根据1670次中、小地震精确震源定位结果和149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震源三维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和临汾地震的强相互作用是解锁,因此导致临汾地震提前发生;此外,2者之间还存在弱相互作用,并且和随机发生的地震达到一种平衡。2次大地震对区域所积累的应变基本释放完毕,难以再形成与应力场一致的大破裂,使得临汾地区连续的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体现,连续300多年都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估计今后临汾地区的这种低水平活动将继续下去,发展趋势是安全的。
刁桂苓胡新亮张骁李光马利军王成亮路正
关键词:震源断层洪洞地震临汾地震相互作用
唐山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被引量:1
2003年
1999年建成唐山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该台网技术系统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设备运行稳定,在监测唐山地震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国荣李光王玉珍张学文
关键词: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动化地震活动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15
2001年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
张学民束沛镒刁桂苓夏乱保武有文李光王玉珍张学文
关键词:泊松比数字地震记录P波S波
唐山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两网合并工程
王贺全王玉珍李保民张学文李光张骁李炜
该项目实现了陡河、滦县、唐海、京唐港、芦台5个地震台通过DDN方式向唐山台网中心实时传送地震和强震信号,台网中心还通过广域网同时接收12个台站的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按照设计要求,改建地震台1个,使用面积48平方米,...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台网
邢台地区近年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首都圈和邯郸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2年以来的资料,采用理论地震图拟合观测波形的方法,得到邢台地区96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1)地震主要分布在1966年邢台地震区内,呈共轭交汇条带,因此可以作为邢台地震序列的延续;2)震源机制解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序列早期与华北其它强震的相同,说明该地构造应力场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3)机制解节面占优的走向以NNE-NE和NWW-NW为最多,和序列早期的破裂方向一致,证实近年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4)震源机制类型多样,表明当地的应力水平有别于序列早期。
张宏志刁桂苓赵英萍王成亮张骁李光马利军
关键词:震源机制构造应力场地震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