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作品数:15 被引量:13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某院近5年儿少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精神疾病分布及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调查北京某医院近5年收治的儿童青少年患者疾病谱的分布以及临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出院时的诊断分类及出院当日药物治疗的种类、剂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共纳入1632例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前5位的疾病种类依次为抑郁障碍718例(43.96%)、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障碍292例(17.89%)、双相情感障碍259例(15.87%)、通常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147例(9.01%)、强迫障碍91例(5.58%)。②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精神类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为舍曲林642例、劳拉西泮613例、阿立哌唑525例、喹硫平462例、丙戊酸盐368例。③单一药物治疗患者204例,联合药物治疗患者1428(87.5%)例,以联合使用2种药物(600/36.76%)和3种药物(586/35.90%)治疗为主。结论 该院住院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为儿少患者精神障碍的主要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以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反映了儿少患者精神药物联合治疗互补增效模式。 王君 修梅红 赵晓彦 苏明杰 池伟 刘秀平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精神疾病 住院患者 药物使用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君 陈林 吉振鹏 张索远 辛立敏 刘艳红 陈大方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关键词:双相障碍 抑郁症 自杀风险 误诊 一种精神科患者使用的约束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神科患者使用的约束裤。所述精神科患者使用的约束裤包括里裤,所述里裤的数量为两个;外裙,所述外裙固定套设在两个里裤的外侧;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裙的外侧;多个安装条,多个所述安装条均固定... 王璇 王志仁 冀成君 陈景旭 梁伟业 赵荣江 李红娟 吕梦涵 王君精神科门诊一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调查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患者2015年4月15日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当日精神科门诊患者獉獉獉獉284例,对其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治疗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当日獉獉284例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男性119例(41.9%),女性165例(58.1%),临床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包括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睡眠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等。(2)284例患者中使用1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47例(51.76%),使用多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31例(46.13%)。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是喹硫平37例(13.03%)、奥氮平35例(12.32%)、阿立哌唑32例(11.27%)。抗抑郁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47例(16.55%)、米氮平25例(8.8%)、文拉法辛21例(7.9%)。心境稳定剂使用最多的是丙戊酸钠7例(2.46%)。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马来酸咪达唑仑42例(14.79%)、劳拉西泮31例(10.92%)、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各18例(6.34%)。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獉獉症和抑郁症治疗的主要药物,多种精神药物的联用较多,反映出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互补增效模式的发展趋势。 王君 刘秀平 赵晓彦 苏明杰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心境稳定剂 镇静催眠药 抗焦虑药 201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药物咨询分析与服务改进对策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回龙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门诊药物咨询记录,进行整理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门诊药物咨询患者人数较少,咨询内容按频率由高到低前3位依次是:用药疗程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结论:开展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可提高药学及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经济、合理用药。 王君 赵晓彦 苏明杰关键词:药物咨询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精神专科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Δ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回龙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和精神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取我院2013年全年4 114例出院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 114例出院患者中,有446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感染率为10.84%,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69.28%);使用频度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病原学送检率为55.37%;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79.39%。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率较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及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赵晓彦 苏明杰 刘秀平 王君关键词:抗菌药物 精神科 365例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2010~2014年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36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因果关系评定及程度、合并用药情况、累及系统一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份不良反应报告中,21~30岁患者最多,有111例(占30.41%);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345例(占74.35%),涉及14个品种,以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喹硫平、阿立哌唑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68.1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分别占30.25%和18.86%。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不良反应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尽可能实施个体化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王君 苏明杰 赵晓彦 刘秀平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728例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 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其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民族等人口学资料及伴精神病性症状、伴不典型特征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135例(18.5%)有自杀未遂,593例(81.5%)无自杀未遂。有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起病年龄早[(32.3±11.9)vs.(35.3±13.1)],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中位数:2vs2),既往住院次数多(中位数:1vs.0),更多患者出现抑郁发作频繁(14.8%vs.7.4%),更常伴不典型症状(25.9%诋15.0%)和伴自杀意念(78.5%vs.50.3%),应用抗抑郁剂治疗者更多见(81.5%US.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既往住院次数多(OR=1.18,95%CI:1.02~1.37)、抑郁发作频繁(OR=2.05,95%CI:1.14~3.68)、伴自杀意念(OR=3.55,95%CI:2.28~5.54)与自杀未遂相关联(P〈O.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伴自杀意念可能是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辛立敏 陈林 杨甫德 张索远 王君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关键词:抑郁症 焦虑 自杀未遂 男性酒依赖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征对复饮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男性酒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人格特征对复饮的影响。方法纳入完成急性脱瘾治疗的男性酒依赖患者62例(患者组)以及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年男性62名(对照组),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评估两组的人格特征。按照随访半年后是否复饮,将患者分为复饮组及未复饮组,分析复饮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在MMPI说谎(L)、诈病(F)、疑病(Hs)、抑郁(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及轻躁狂(Ma)等8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饮组在L、F、Pa、Pt、Sc及Ma等6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未复饮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I中Ma因子得分较高是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7~1.289,P=0.016)。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多个维度的人格偏离。人格特征中的轻躁狂倾向可能是复饮的危险因素。 杨可冰 杨清艳 武志强 范洪振 赵荣江 王君 牛雅娟关键词:酒依赖 人格特征 复饮 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被引量:44 2015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分析的抑郁症患者共1172例,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焦虑模块,分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组728例(62.1%)及不伴焦虑症状组444例(37.9%)。采用M.I.N.I自杀模块评估自杀风险,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风险者331例(45.5%);不伴焦虑症状者中有自杀风险者54例(12.2%)。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比较,伴焦虑症状者自杀风险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发作频繁(OR=2.07)、伴精神病性症状(OR=2.01)、伴焦虑症状(OR=3.18)、伴忧郁型特征(OR=2.90)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关。结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发作频繁、伴精神病性症状、伴焦虑症状或伴忧郁型特征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辛立敏 陈林 吉振鹏 张索远 王君 刘艳红 陈大方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关键词:抑郁症 焦虑症状 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