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术后
  • 7篇护理
  • 6篇关节
  • 5篇康复
  • 5篇骨折
  • 4篇骨科
  • 3篇置换术
  • 3篇置换术后
  • 3篇手术
  • 3篇切口
  • 3篇膝关节
  • 3篇疗效
  • 3篇康复护理
  • 3篇骨头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3篇高龄
  • 2篇腰椎
  • 2篇镇痛
  • 2篇人工股骨头

机构

  • 2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安阳市第三人...
  • 1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21篇王军霞
  • 5篇左立新
  • 4篇杨艳玲
  • 2篇徐艳芳
  • 2篇杨卫兵
  • 1篇李国有
  • 1篇郑稼
  • 1篇牛安琳
  • 1篇郭锴
  • 1篇吴迎春
  • 1篇李风菊
  • 1篇李琨
  • 1篇刘斌
  • 1篇丁楠
  • 1篇韦中阳
  • 1篇马方

传媒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北方药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与骨科切口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手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手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组患者916例,随即分为改良皮肤准备组(A组)和常规皮肤准备组(B组)。A组术前一天肥皂水清洗手术区,络合碘消毒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B组术前一天,手术区刮去毛发,肥皂水清洗。结果A组483例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感染5例,其中浅表感染3例,深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率1.04%;B组433例出现切口感染13例,其中浅表感染9例,深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率3.00%(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出现迟发感染3例,迟发感染率0.62%;B组出现迟发感染7例,迟发感染率1.62%(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有显著的影响,改良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可以降低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
杨艳玲王军霞左立新
关键词:皮肤准备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王军霞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F内固定治疗护理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植骨术
不同抗生素应用方法与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应用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870例患者,随即分为A组抗生素应用改良组和B组抗生素常规应用组。A组术前半小时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种类为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手术时间超过4h或术中出血量超过700ml,追加应用一次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 d;若患者血常规超过13.0×109、C-反应蛋白增高时,可根据情况延长抗生素的应用时间。B组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1~3d,抗生素种类为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d。结果A组450例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感染5例,全部为浅表感染,切口感染率为1.11%;B组420例出现切口感染16例,其中浅表感染11例、深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3.81%(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出现迟发感染4例,迟发感染率0.89%;B组出现迟发感染8例,迟发感染率为1.90%(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全程应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骨科I类切口手术的感染率,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王军霞左立新
关键词:抗生素
非暴力高龄转子间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郑稼高雁卿左立新常莉杨卫兵王军霞高宗炎
高龄转子间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生率在逐年增高,传统的保守治方法因其较高的死亡率和病废率而逐渐被淘汰,医学界的共识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积极地手术治疗。为此许多学者在内...
关键词: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外科治疗
高龄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至2005年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4例,内固定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运用Harris评分中的部分项目评价患者手术1年以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地时间明显少于内固定组;手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患者恢复到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和户外活动能力分别为93.24%和90.54%,内固定组分别为73.13%和65.22%(两组之间对比,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内固定组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杨艳玲王军霞马方徐艳芳左立新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高龄患者
术前营养免疫状态调整在预防骨科Ⅰ类切口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免疫状态的调整方法对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术前营养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改良营养状态调整组(治疗组)和常规营养状态调整组(观察组),治疗组术前检测患者的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白蛋白数值低于正常的则给与高蛋白营养食物和(或)人血白蛋白进行补充,使白蛋白数值大于35g.L-1,淋巴细胞总数大于1.5×109.L-1,检测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数、免疫球蛋白,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使嗜中性粒细胞数值、免疫球蛋白的数值达到正常;观察组术前只调整营养状态,使白蛋白数值大于35 g.L-1。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感染2例,全部为浅表感染,切口感染率2.90%;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4例,其中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率7.84%(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出现迟发感染1例,迟发感染率1.45%;观察组出现迟发感染2例,迟发感染率3.92%(两组比较P<0.05)。结论术前免疫状态的调整对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有显著影响,改良术前营养免疫状态调整方法可以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
王军霞
关键词:营养免疫
康复护理在骨关节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实施的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和对照组(术后没有给予康复护理治疗),现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给予相应地康复护理。20例观察组中,有18例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0%;20例对照组中,有10例治愈,6例好转,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王军霞
关键词:骨关节康复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被动与主动活动康复的比较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被动与主动活动康复锻炼方式的心理接受程度及心理状态差异,并分析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1例,均采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持续被动运动组(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和自主训练组(active motion,AM)。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对康复锻炼接受程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关节活动度、医院焦虑抑郁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等。[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M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25±0.98)d,AM组为(4.36±0.59)d,AM组平均住院时间比CPM组少(0.89±0.4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组中64%患者表示对CPM恐惧或勉强接受,而在AM组仅为32%(P<0.05)。CPM组平均HADS评分(9.40±3.70)分,而AM组平均HADS评分(6.20±3.10)分,AM组比CPM组少(3.20±0.70)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M组可明显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及肿胀指数,改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P<0.05),但远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训练,护理辅助"的康复策略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能早期改善关节功能、缓解局部肿胀及疼痛,是TKA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之一。
王军霞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早期康复训练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两种镇痛方式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为评价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安全性。将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硬膜外麻醉耐受良好、年龄70~94岁的4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结束时,Ⅰ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Ⅱ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前和术后2、4、8、12、24小时进行随访记录:①疼痛评分(VAS法);②镇静评分(Ramsay法);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Ramsa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术后各时间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表明术后经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和经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方法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静脉自控镇静效果优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并且可降低副作用发生率。
王军霞
关键词:硬膜外腔病人控制
表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2007年
王军霞
关键词:康复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