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牛粪
  • 3篇资源化
  • 2篇堆肥
  • 2篇畜禽粪
  • 2篇畜禽粪便
  • 2篇有机肥
  • 2篇生理特性
  • 2篇禽粪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
  • 2篇无公害
  • 2篇绿化
  • 2篇公路
  • 1篇大叶
  • 1篇大叶黄杨
  • 1篇颠覆
  • 1篇电器
  • 1篇电器控制
  • 1篇电器控制系统
  • 1篇堆肥效果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北京农学院
  • 2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王亮
  • 7篇刘克锋
  • 6篇王红利
  • 5篇郭小平
  • 5篇王顺利
  • 4篇孙向阳
  • 3篇孙俊丽
  • 3篇玉红
  • 2篇赵廷宁
  • 2篇陈学珍
  • 2篇金珠理达
  • 2篇刘永光
  • 2篇石爱平
  • 2篇谭雪红
  • 1篇李艳霞
  • 1篇王玮璐
  • 1篇李爱和
  • 1篇陈洪伟
  • 1篇黄友诚
  • 1篇史小丽

传媒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颠覆式智能翻堆增氧加湿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颠覆式智能翻堆增氧加湿设备,涉及有机肥产业化生产的翻堆增氧加湿设备领域。它主要由可前进、后退的不等速行走机构,链板传动翻堆装置、供氧系统、加湿系统、设备支撑机构及电器控制系统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联杆2的...
刘克锋王红利黄友诚赵彰荣李爱和玉红王顺利刘永光王亮金珠理达孙俊丽
文献传递
“工程绿化学术动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在论述工程绿化学科历史沿革、学科设置的社会需求以及"工程绿化学术动态"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课程内容过于宽泛、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课程外请教师团队;凝练课程内容,突出学科核心理论、技术和方法;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引入专题演讲竞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郭小平赵廷宁王玮璐王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牛粪好氧发酵规模化生产参数优化被引量:10
2012年
用牛粪辅以褐煤渣为发酵原料,首先在实验室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碳氮比、含水率、室温、通风时间、pH值、有机质含量6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实验室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规模化生产,得出的最佳规模化生产参数用SPSS 12.0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发酵进程的因子主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牛粪好氧发酵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因子排序为碳氮比、含水率、室温、通风时间、pH值、有机质含量;最佳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率65%,碳氮比30,菌剂接种量2.5 L/m3,翻堆间隔天数和强制通风时间为3 d和30 min,与实验室获得参数一致;规模化生产的物料表层(0~30 cm)温度最高且与设备测定不符,两者关系为y=1.148 7x+4.277 3,为防止灰化需适时通风降温;按此生产的有机肥料全部检测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NY 525—2002。
王亮刘克锋孙向阳遇玲王红利
关键词:牛粪好氧发酵规模化生产参数优化
牛粪无公害资源化利用研究
刘克锋王红利玉红刘永光王顺利金珠理达石爱平陈学珍王亮孙俊丽
“牛粪无公害处理及有机肥生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北京农村大型养牛场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并生产出优质有机肥。项目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控制废弃物处理及肥料生产过程,将牛粪、鸡粪、猪粪等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
关键词:
关键词:有机肥养殖业
中小型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产业化
刘克锋张颖李艳霞孙向阳王顺利王红利王亮蒋林树陈洪伟玉红陈学珍刘宝祥
项目属系统集成生物技术和工程控制技术创新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并实现资源化领域,主要受到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猪粪无公害资源化技术研究"(BJIH20040909)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牛粪无公害处理及有机肥生产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有机肥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被引量:32
2009年
为了研究公路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对路侧林带降低实时交通噪声的效果进行定位测量,并将交通噪声人工编辑为不同频率的噪声,在远离交通噪音的林带中进行模拟试验,测定林带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有一定作用,其作用随能见度增大而降低;林带降噪效果随林带宽度增大而增大,可决系数为0.990,但在30m宽度内随林带宽度的增加,噪声的降低速率有所下降;不同林带类型的降噪效果有所不同,所选30m宽林带类型中,国槐纯林的降噪效果最佳可达15.38dB,而杨树、柳树纯林降噪效果较弱,分别为7.25、11.02dB;林带对中低频率噪声的平均衰减作用高于高频率噪声.
郭小平彭海燕王亮
关键词:公路绿化带噪声衰减
五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生理特性及抗旱性综合评价被引量:42
2012年
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梯度下5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叶水势、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以水分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平均变化速率为原始数据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强,5种植物的ΨL、Pn、Tr、GS、Fv、Fm、Fv/Fm、Fv/Fo均逐渐下降,Fo逐渐升高,WUE先升后降,Ci先降后升,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及拐点有一定差异;平均变化速率相对较小的是八宝景天和马蔺,较大的是肥皂草和太行菊;(2)根据水分胁迫下Gs和Ci变化方向的差异判断八宝景天、马蔺以W2作为Pn降低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因素的分界线,五叶地锦、肥皂草和太行菊以W1为分界线,八宝景天、马蔺在W2时WUE最高,五叶地锦、肥皂草和太行菊在W1时最高;(3)5种植物抗旱性大小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五叶地锦>太行菊>肥皂草,聚类分析结果为:八宝景天、马蔺为强抗旱植物,五叶地锦为中抗旱植物,太行菊、肥皂草为弱抗旱植物。
谭雪红高艳鹏郭小平赵廷宁王亮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生理特性抗旱性综合评价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叶黄杨和月季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月季和大叶黄杨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W1→W2→W3),月季和大叶黄杨的主要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均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大叶黄杨的WUE逐渐降低,月季先升高后降低;月季的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大叶黄杨在中度控水处理(W2)时的Gs高于轻度控水处理(W1);月季的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而大叶黄杨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水分胁迫下,两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Fv/Fo降低,但大叶黄杨的参数变幅均大于月季。(3)两植物主要光合参数的日变化曲线有明显不同,CK和W1时,月季的Pn和Tr为"双峰"型,大叶黄杨为"单峰"型。(4)水分胁迫下,各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参数变化均表明,大叶黄杨对土壤水分胁迫更为敏感。
谭雪红郭小平王亮
关键词:水分胁迫月季大叶黄杨叶绿素荧光
晋西地区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冠层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苹果树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吉县东城乡3~20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每种树龄群体选择12株样树,使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开度(DIFN)、平均叶倾角(MTA)、消光系数(K)等冠层参数进行测算,同时测定干周粗、树高、冠幅、枝下高、冠高和郁闭度等果树形态指标,然后对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的冠层参数及其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树群体的DIFN不断减小,从0.89下降到0.09;LAI逐渐增加,从0.29增加到3.54;MTA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8和12年生的苹果树群体MTA又呈上升趋势,MTA与树冠的5个天顶角关系密切,当两者角度接近时,该天顶角方向上的太阳光线入射较多;K逐渐增加,从0.38增加到0.68。【结论】综合冠层结构参数来看,3~10年生苹果树群体内透光、通风状况良好,其中3~8年生苹果树群体DIFN在0.4以上,LAI小于1.5,MTA在30°以上,K小于0.4;10年生苹果树群体整体长势好,DIFN为0.28,LAI为2.17,MTA为26°,K为0.59,这种冠层结构有利于群体发展;12年以上苹果树群体DIFN在0.2以下,K增加到0.6以上,群体内部光照少,通风差;而20年生苹果树群体DIFN不足0.1,LAI高于3.5,MTA为8°,K接近0.7,此时群体长势差,果树群体外围郁闭,内部光秃。同时,当冠层天顶角与MTA角度相近时,该天顶角方向的冠层开度较大,可根据不同树龄MTA的特征,并结合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来进行果树修剪,控制树冠张开的角度。
王亮郭小平毕华兴代巍史小丽
关键词: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
不同施肥条件下微生物对棕壤团聚体和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北京市延庆县绿富隆有机肥蔬菜研究基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地为试验平台,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的团聚体,通过16SrDNA-PCR-DGGE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对棕壤土团聚体和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OF)处理的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增加,增加幅度为109.0%;0.053~0.25 mm和小于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均下降,与CK(不施肥)相比分别下降了31.9%和142.1%。OF处理对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碳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与CK相比,提高15.2%~46.9%,其中大于2 mm团聚体中碳含量提高了46.9%。棕壤碳含量与大于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与0.25~2 mm粒级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小于0.053 mm粒级团聚体呈显著负相关。
王亮孙向阳刘克锋
关键词:肥料棕壤团聚体群落演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