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置换术
  • 2篇内固定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骨折
  • 2篇关节置换
  • 2篇钢板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术后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机构

  • 6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6篇吴超
  • 4篇王宏伟
  • 3篇王云程
  • 3篇孟昭宇
  • 2篇杨立新
  • 1篇杨艺
  • 1篇蒋协远
  • 1篇高志强
  • 1篇公茂琪
  • 1篇查晔军
  • 1篇孙铁铮
  • 1篇成立功
  • 1篇王桂珍
  • 1篇吴旭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诊治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007-01-2010-1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或切割、内植物局部感染或断裂失败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PFN 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的有效方法。
王云程杨立新吴超王宏伟孟昭宇
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将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组、SandersⅢ型组及SandersⅣ型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及跟骨角宽度、跟骨高度及长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520,P=0.3512;F=0.3253,P=0.5421;F=0.7547,P=0.6759);治疗后三组患者跟骨角宽度均降低,而跟骨高度及长度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再手术及关节融合者。结论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足部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宏伟孟召宇吴超
关键词: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骨外科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3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6,P<0.05)。结论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当结合其自身条件,合理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减少股骨颈骨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宏伟孟昭宇吴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30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掌侧LCP治疗3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按AO/ASIF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2型6例,B3型7例,c1型7例,c2型8例,C3型2例。结果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术中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减少结构性植骨、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王云程高志强公茂琪蒋协远查晔军吴超成立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
阑尾残端瘘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王桂珍吴超王云程
关键词:阑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转归的5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5年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转归进行随访,并分析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08-10—2008-12对67例(100膝)晚期膝关节疾病行TKA术后1周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分布大小进行测量,术后5年进行随访,将术后1周与术后5年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大小进行对比,并行膝关节KSS、WOMAC、SF-36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随访44例(67膝),术后5年随访中所有患者已无痛觉缺失区,25.4%(17/67)膝关节切口外侧感觉减退已完全恢复,74.6%(50/67)膝关节仍存在切口外侧痛觉减退区;痛觉减退区面积为0~42.6(10.63±11.80)cm^2,较术后1周时减少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01)。术后5年有主观麻木感11膝,无主观麻木感56膝,两者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01);主观麻木与客观麻木患者与KSS评分、WOMAC评分、BMI、是否髌骨置换等均无相关性。术后5年痛觉减退面积与切口长度、髌骨置换与否、BMI、手术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5年时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与术后1周及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无相关性。结论 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面积可随时间大部分或完全恢复,其最终转归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杨立新吴旭孟昭宇杨艺王宏伟吴超孙铁铮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