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康

作品数:10 被引量:20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曲霉
  • 3篇道路扬尘
  • 3篇扬尘
  • 3篇排放清单
  • 3篇排放因子
  • 3篇珠江三角
  • 3篇珠江三角洲
  • 2篇烟曲霉
  • 2篇活性艳蓝
  • 2篇活性艳蓝KN...
  • 2篇CMC
  • 2篇CR
  • 1篇等温线
  • 1篇预处理
  • 1篇源解析
  • 1篇植入式
  • 1篇植入式心脏起...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吸附
  • 1篇投加量

机构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作者

  • 10篇彭康
  • 3篇胡勇有
  • 3篇郑君瑜
  • 3篇王宝娥
  • 2篇尹沙沙
  • 2篇谢磊
  • 1篇张礼俊
  • 1篇杨杨
  • 1篇高宗江
  • 1篇冯小琼
  • 1篇凌镇浩
  • 1篇郭海
  • 1篇黄晓波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港地区2005—2010年VOCs污染来源解析及特征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利用香港地区2005—2010年连续实时监测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组分浓度数据,运用CMB和UNMIX受体模型综合分析了香港地区VOCs主要污染来源及年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液化石油气(LPG)是香港地区主要的VOCs污染源.在2005—2010年间,机动车尾气排放对VOCs贡献呈缓慢增加趋势,溶剂使用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天然源的贡献率基本稳定.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和LPG源冬季贡献最大,夏季最低,天然源则在夏季贡献最大.两种模型解析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显示源解析结果受较多因素影响.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建议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模型对受体点数据进行污染来源解析.
冯小琼彭康凌镇浩郑君瑜郭海
关键词:VOCSCMBUNMIX源解析
珠江三角洲铺装道路扬尘源污染物排放及特征研究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空气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其中,由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引起的城市灰霾污染不仅能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直接影响人体...
彭康
关键词: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排放清单成分谱
文献传递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谐振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发明于1958年,其技术、性能等日益完善。然而,目前起搏器依然普遍采用化学电池供电,寿命有限且无法及时进行能量补充。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谐振磁耦合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该技术具有能量传输效率高、稳定...
彭康
关键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小型化
文献传递
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特性和机理研究
生物法是目前含铬废水处理中备受关注的新方法之一。随着对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生物材料的选择、不同反应条件对Cr(VI)还原的影响转移到总Cr吸附效率的提高以及生物法除铬的机理解释等方面。 ...
彭康
关键词:菌体吸附率投加量生物法
文献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铺装道路扬尘PM_(10)化学元素组分特征研究
2015年
本文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AP-42方法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类型铺装道路扬尘样品共21个,通过再悬浮装置将扬尘样品中的PM10进行分离和收集,采用ICP-MS法分析其化学元素组分含量和特征。结果表明:元素Si的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Fe元素,而Al、K和Na元素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彭康
关键词:道路扬尘PM10
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及机理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投加预处理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死菌体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VI).考察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死菌体投加量及温度条件下,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对Cr(VI)还原速率和总Cr的平衡吸附率的影响,并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对总Cr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30℃,150r·min-1,pH2.0的条件下,在100mL浓度20mg·L-1的Cr(VI)溶液中投加0.5g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2h内总Cr最大吸附率达到了72%,约为原死菌体总Cr吸附率的2倍.但反应达到平衡后的总Cr吸附率下降到30%左右.吸附平衡后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Cr(VI)几乎全部被还原为Cr(III).在实验pH值范围内,pH值越低、Cr(VI)初始浓度越小、预处理死菌体投加量越大以及温度越高,越有利于Cr(VI)的还原;pH值越高、Cr(VI)初始浓度越小、预处理死菌体投加量越大以及温度越低,对总Cr的平衡吸附率越大.预处理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氨基和羧基与不同形态Cr的吸附作用以及菌体对Cr(VI)的还原作用.
彭康胡勇有王宝娥
关键词:预处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铺装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研究被引量:46
2013年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道路共采集了65个道路扬尘样品,并调研了道路的车流量、车辆构成和道路长度等有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AP-42方法估算了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并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的时空特征与不确定性范围.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道路尘负荷分别为1.05 g·m-2、0.99 g·m-2、1.30 g·m-2、1.35 g·m-2和1.45 g·m-2;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PM10和PM2.5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8.32 g·VKT-1(Grams per Vehicle Kilometer Traveled)、1.60 g·VKT-1和0.39 g·VKT-1,对应的排放量分别为2755.1×103t、528.8×103t和127.9×103t,其定量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91.7%~175.1%、-91.6%~178.9%及-91.5%~176.5%.
彭康杨杨郑君瑜尹沙沙高宗江黄晓波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排放清单
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被引量:91
2010年
根据收集到的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适合各类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非道路移动源排放SO2为6.52×104t,NOx为1.24×105t,VOC为4.54×103t,CO为2.67×104t,PM10为4.51×103t.其中船舶为最大的SO2、NOx、CO和PM10排放贡献源,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96.4%、73.8%、39.4%和50.5%.在船舶排放源中,SO2、NOx、VOC、CO和PM10排放量的89.8%、81.8%、77.3%、79.5%和81.7%来自货轮和散装干货船.非道路移动源已成为该地区第三大SO2和NOx排放贡献源,分别占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源SO2和NOx排放总量的8.6%和13.5%.
张礼俊郑君瑜尹沙沙彭康钟流举
关键词:排放清单珠江三角洲排放因子
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机理——吸附平衡、动力学和扩散传质过程被引量:15
2008年
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吸附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扩散传质过程.结果表明: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而且用Langmuir模型更好,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66.7mg.g-1.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球内部扩散过程用Weber-Morris模型拟合的结果反映小球内部扩散过程是其吸附控制步骤,且染料从小球液相边界层向小球表面的扩散过程亦不能忽略.用外部传质模型MathewsandWeber(M&W)模型和FrusawaandSmith(F&S)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的外部传质速度的表征值βIS值均小于0.1h-1.初始染料浓度越大,染料从液相到固相的外部传质速度越慢,而在小球内部越易扩散.
王宝娥胡勇有谢磊彭康
关键词:烟曲霉
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机理被引量:16
2008年
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吸附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扩散传质过程.结果表明: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而且用Langmuir模型更好,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66.7mg·g^-1.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球内部扩散过程用Weber-Morris模型拟合的结果反映小球内部扩散过程是其吸附控制步骤,且染料从小球液相边界层向小球表面的扩散过程亦不能忽略.用外部传质模型MathewsandWeber(M&W)模型和FrusawaandSmith(F&S)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的外部传质速度的表征值β1S值均小于0.1h^-1,初始染料浓度越大,染料从液相到固相的外部传质速度越慢,而在小球内部越易扩散.
王宝娥胡勇有谢磊彭康
关键词:固定化生物吸附吸附等温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