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关节
  • 2篇钢板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腰段
  • 1篇愈合
  • 1篇治疗肱骨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骨不连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骨
  • 1篇锁骨钩
  • 1篇锁骨钩钢板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椎弓根螺钉

机构

  • 5篇昆山市第三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5篇吴伟
  • 2篇程毅
  • 2篇郭锐
  • 1篇章筛林
  • 1篇陆正峰
  • 1篇王乙进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3例原因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方法:对23例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病灶清除+植骨等方法治疗。结果:23例患者均被治愈。结论:骨不连发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手术操作不规范,选用固定器材不当,术后功能锻炼不正确等。
吴伟
关键词: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2010年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4~79岁,平均65岁。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1.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伟陆正峰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 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41例T 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38.5岁。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0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钩脱出、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0~15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发现关节再脱位。采用Constan t-M 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优37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 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
吴伟章筛林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椎管内难复性骨块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时椎管内难复性骨块的应对策略。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存在椎管内难复性骨块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同时,向两侧撑开椎弓根协助复位。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2.2个月。3例椎体高度恢复达95%,其中1例椎体高度和楔形变均未完全恢复,其他19例椎体高度恢复100%;18例行术后CT扫描,按椎管受阻分类法:"0"13例,"1"5例;按改良Frankel分级评分法:A级1例,B级1例,E极3例,F极17例。结论椎管内难复性骨块的复位,不仅依赖于整个椎体轮廓复位后腾出的空位,更重要的是开通两侧较硬的椎弓根对扇形骨块的卡压,从而去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尽可能好的内环境。
程毅郭锐吴伟崔烨平洪海文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复位
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修复下胫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修复下胫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集国人新鲜足标本一具,截取踝关节以上15cm下肢小腿横行截断,暴露下胫腓前韧带。载荷实现分级加载,选用小腿极限载荷(踝关节负重力为4.5BW)20%作为生理载荷,即以0、100、200、300、400、500N为分级载荷。万能材料试验机(WD-5)的加载速率为1.40 mm/min,以准静态方式加载,载荷施加于下肢胫腓骨上。并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背屈位(20°)、旋后外旋位等四种生理运动状况,正常足及切除下胫腓前韧带测定踝关节的应力变化、距骨的移位变化及轴向刚度数据。结果标本在正常足及切断下胫腓前韧带的不同功能位上,踝关节的应力变化、距骨的移位变化及轴向刚度,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内、外踝满意固定后,下胫腓前韧带的修复能更好恢复踝关节的生物弹性,最大限度恢复其原来的结构和功能,避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程毅王乙进钱呈兴吴伟郭锐洪海文
关键词:生物力学踝关节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