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栓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支气管动脉栓...
  • 1篇支气管动脉栓...
  • 1篇治疗性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疗效
  • 1篇栓塞材料
  • 1篇栓塞技术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治疗
  • 1篇气管
  • 1篇顽固性
  • 1篇顽固性大咯血
  • 1篇微创
  • 1篇微创疗法
  • 1篇疗效

机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于世平
  • 2篇张莉
  • 1篇卫丹
  • 1篇冯敬东
  • 1篇乔建军
  • 1篇苏秀琴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影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若干因素
2015年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因起病急聚、失血严重、呼吸衰竭、内外科治疗效果欠佳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1973年Remy首次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运用于咯血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的日渐成熟,BAE凭借安全、显效、微创、可重复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大咯血最有效的替代性微创疗法。虽然该技术的即刻止血率高达77%。98%,但术后仍有10%-41.8%的复发可能。引起咯血术后复发的因素众多,本文重点从责任血管、栓塞材料、栓塞技术和基础疾病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张莉于世平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疗效栓塞材料栓塞技术微创疗法
逐级多重栓塞治疗顽固性大咯血的技术探讨和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逐级多重栓塞治疗顽固性大咯血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个体化逐级多重栓塞法治疗的103例顽固性大咯血患者资料。通过造影明确责任血管的类型、数量、异常分支、肺循环和(或)肺周体循环分流情况后,结合疾病类型,以聚乙烯醇颗粒、海藻酸钠微球作为基础栓塞剂行个体化逐级多重栓塞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咯血症状的改善情况判定早期(术后〈3个月)、中期(术后3~6个月)和远期(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个体化逐级多重栓塞法治疗顽固性大咯血的疗效进行评价。根据责任血管供血特点将患者分为伴体.肺循环分流(SPS)组和无SPS组,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1年有效率。结果103例患者共检出责任血管215支,其中196支行个体化逐级多重栓塞,8支行末梢栓塞治疗,11支行主干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03例患者术后随访6~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即刻止血率为97.1%(100/103)。患者1、3、6个月及1、2、3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4.5%、93.2%、89.7%、88.9%、85.2%和76.6%。103例中,伴SPS组患者22例,无SPS组患者81例。伴SPS组和无SPS组患者的1年有效率分别为(69.50±0.11)%和(98.3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2,P〈0.01)。结论采用个体化逐级多重栓塞法治疗顽固性大咯血具有较好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
张莉于世平苏秀琴乔建军卫丹冯敬东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