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女性长方案获卵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储备正常女性黄体期长方案中最佳获卵数范围,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卵巢储备正常的1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组:A组什。6枚)、B组(7-9枚)、C组(10-12枚)、D组(13~15枚)、E组(≥16枚),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周期率和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①各组受精率、卵裂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0.05)。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c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可利用胚胎数增加,因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率E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D组显著低于B组(P〈0.05)。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A组显著低于C组、D组及E组,B组显著低于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组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复融移植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移植周期(p=0.05)。结论:行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年轻患者,获卵数为10~12枚时,在获得理想妊娠结局的同时,能够降低OHSS的风险,是理想的获卵数范围。当获卵数≥16枚时,全部胚胎冷冻后择期行复融移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结局。
- 徐晓航陈圆辉张少娣王倩张翠莲
- 关键词:长方案获卵数
- 高龄影响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为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胚胎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在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年龄的增长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降低,进而影响卵母细胞及胚胎的质量,不利于高龄女性的成功妊娠。本文将从高龄如何影响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以及怎样减少高龄对线粒体功能的损伤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龄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理论指导。
- 经瑛王倩崔趁趁张翠莲
-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
- 年轻女性首次体外受精长方案周期累积活产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IVF长方案助孕治疗的1 147例年轻且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不孕女性的临床资料,按完成一次取卵周期是否获得最终活产胎儿分为活产组与未获活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累积流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活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较未获活产组显著降低(P<0.05),而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及可移植胚胎数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及可移植胚胎数是年轻且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不孕女性首次行IVF长方案周期获得累积活产的重要影响因素,BMI<24.2 kg/m2及可移植胚胎数≥5患者的妊娠结局较佳。结论:年轻且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女性首次IVF长方案周期中,BMI及可移植胚胎数与累积活产率显著相关,较低的BMI及适当多的可移植胚胎数可提高一次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
- 陈圆辉徐晓航王倩张晴雯路锦张少娣张翠莲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长方案周期最佳获卵数的探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对IVF-ET长方案周期最佳获卵数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长方案助孕的4 889例取卵周期,以平滑曲线拟合探索获卵数与临床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的临界值,并以此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3组:A组(≤6)(819例),B组(7~≤12)(1 795例),C组(≥13)(2 275例),对各组间的一般情况,促排卵结局和胚胎移植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平滑曲线拟合显示,获卵数≥7个时,临床妊娠率趋向稳定;获卵数≥13个时,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64.09%,1 458/2 275)显著升高。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双侧窦卵泡数(A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HCG日雌激素(E2)、HCG日孕酮(P)、可移植胚胎数、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移植囊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受精率及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IVF长方案周期,获卵数7~≤12个时,可在新鲜周期行移植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 陈圆辉张翠莲徐晓航王倩张晴雯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长方案获卵数
- DNA甲基化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中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PCOS的病因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尤其是DNA甲基化作为连接环境和遗传的纽带,与PCOS发病相关。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通过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基因表型的改变。本文综述了PCOS中的DNA甲基化改变及其在PCOS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 韩笑王倩张翠莲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新进展被引量:71
- 2015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是引起育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PCOS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使PCOS的诊断标准难以统一,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会(HSRM)制定的鹿特丹(Rotterdam)标准及美国雄激素学会(AES)标准。近年又出现了中国PCOS诊疗专家共识及美国内分泌协会(AACE)的诊治指南。因此制定并推广符合中国人特点的PCOS诊断标准迫在眉睫。PCOS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需进一步研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PCOS患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口服避孕药、胰岛素增敏剂、促排卵治疗、辅助生殖技术以及手术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同时应加强远期管理,预防PCOS相关的远期并发症。综述PCOS现行的诊断标准、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徐晓航陈圆辉王倩张翠莲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胚胎着床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在女性不育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胚胎在子宫内膜着床与否已成为能否获得最终妊娠的关键。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女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其参与卵泡及胚胎发育、滋养细胞侵袭及胚胎着床,在输卵管性不孕、不明原因不育等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 王倩陈圆辉徐晓航张亚楠姜李乐张翠莲
-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胚胎发育内膜容受性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