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扩底
  • 4篇扩底桩
  • 3篇截面
  • 3篇颗粒流
  • 3篇混凝土
  • 3篇变截面
  • 3篇变截面桩
  • 2篇棚架
  • 2篇组合结构
  • 2篇离散元
  • 2篇模型试验
  • 2篇抗拔
  • 2篇抗拔桩
  • 2篇颗粒流理论
  • 2篇扩底抗拔桩
  • 2篇混凝土材料
  • 2篇混凝土组合
  • 2篇混凝土组合结...
  • 2篇拱梁
  • 2篇拔桩

机构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青岛工学院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昌大建筑科技...

作者

  • 10篇李飞
  • 4篇杨俊杰
  • 3篇孙芳宁
  • 3篇王海超
  • 2篇夏玉峰
  • 1篇李飞
  • 1篇赵倩倩
  • 1篇胡翠平
  • 1篇杨凤莲
  • 1篇张红英

传媒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建筑结构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建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底桩承载特性离散元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理论对比分析多层土地基扩底单桩与群桩的抗压、抗拔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并对比分析了扩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抗拔承载能力均大于单桩。抗压群桩桩间距从1.125 D(D为扩大头直径)增加到2.250D时,荷载增长率为4.39%;超过2.250 D后荷载增长率趋缓,在1/2极限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位移比单桩大0.37 mm,而承载力比单桩增加了46.59%;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基本一致,群桩的极限承载力比单桩极限承载力大266 N。抗拔群桩间距分别为1.125 D、1.250D、1.750D、2.250D时,与相同持力层厚度单桩相比,其抗拔极限承载力分别增加40.94%、59.38%、87.11%、88.57%。抗压单桩和群桩桩身轴力沿着桩身深度的增加方向均呈现凸曲线减小趋势。桩身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从细观角度分析揭示了群桩综合承载能力大于单桩。
李飞杨俊杰杨俊杰宋建东
关键词:扩底桩竖向承载特性
风电场基础设计选型方案综合评价
2015年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电场基础做了定量的论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洁净能源的研发是现在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风力发电就是一种洁净能源。本文对普通桩形和SVRC桩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考虑了各个相关因素的影响,寻找出了一种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风电场桩形,以满足工程上的应用。
李飞张砚梅
关键词:高耸建筑变截面桩
一种U型钢筋加强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及构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钢筋加强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及构造方法,用于加强构造,根据钢管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有效约束,以及横向钢筋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柱延性的基本原理,在薄壁方钢管内壁上,可按照箍筋加密的最小间距S设置的U形加强拉...
王海超张红英杨凤莲孙芳宁赵倩倩李飞胡翠平
文献传递
扩底抗拔桩动态变形全过程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砂土中扩底抗拔桩的模型试验,研究从开始加载到破坏时扩底抗拔桩地基动态变形全过程的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半模试验得到的极限荷载和破坏面均略小于全模试验结果,采用半模试验测量地基变形过程与破坏模式有明显优势,用半模试验代替全模试验是可行的;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扩大头上方的土体由压缩变形逐渐发展为局部的压缩—剪切破坏;扩大头对其上部的桩侧摩阻力有增强作用,对其下部的桩侧摩阻力有削弱作用;扩大头在工作荷载、极限荷载和破坏荷载作用时分担的荷载比例为15%~20%。
宋琦杨俊杰孙涛李飞杨宁晔
关键词:扩底桩抗拔桩模型试验
一种竹-PVA混凝土组合结构大棚棚架
一种竹-PVA混凝土组合结构大棚棚架,包括边桁架与拱梁,所述边桁架采用PVA混凝土制作,所述拱梁采用T型截面竹型材制作,所述边桁架最顶端采用T型槽口,所述拱梁与所述边桁架的T型槽口固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边桁架、T型截面的竹...
王海超孙芳宁李飞夏玉峰
文献传递
基于间断性条件的变截面桩承载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变截面桩(含扩底桩)由于扩大盘的存在,桩在竖向受荷过程中出现间断。本文基于局部弱式无网格MFree法,利用局部径向基点差值法所具备的局部化功能,解决不同土层介质之间不连续问题。利用无网格方法求解,兼顾变截面桩扩大盘位置的变化,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特性进行无单元局部相容性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避免网格的划分,能很好地解释由扩大盘位置变化而引发的变截面桩荷载-位移变化、分项荷载之间的关系,以及桩基扩大盘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的间断性问题,该方法与试验数据吻合效果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李飞李飞
关键词:变截面桩无网格法
变截面桩基础的数学实验选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借助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扩大盘在不同位置时桩基础的承载特性。通过模型实验得到变截面桩受力过程中扩大盘桩侧变化及每个扩大盘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扩大盘在不同土层中桩基承载力提高所起的作用,与数学分析方法构建的桩基形式指标体系进行对比,以验证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对各形式的变截面桩进行总结归纳。将桩基类型比选引入桩基的设计中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定值设计方法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李飞孙太亮张砚梅
关键词:变截面桩
一种竹-PVA混凝土组合结构大棚棚架
一种竹-PVA混凝土组合结构大棚棚架,包括边桁架与拱梁,所述边桁架采用PVA混凝土制作,所述拱梁采用T型截面竹型材制作,所述边桁架最顶端采用T型槽口,所述拱梁与所述边桁架的T型槽口固接;本发明采用边桁架、T型截面的竹型材...
王海超孙芳宁李飞夏玉峰
文献传递
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与H_h/D(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单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H_h/D逐渐增加,当H_h/D超过2.0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再增加,此时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稳定在300.01~303.25 N,是H_h/D=0.5时极限承载力(183.83 N)的1.65倍。扩大头下部土体发生局部压缩-剪切破坏,破坏面从扩大头底面边缘向斜下方扩展,在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达到最大后逐渐向桩内侧收缩;荷载作用越大,地基破坏区域越大,相应的极限抗压承载力也越大;持力层厚度增加,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大,分担的荷载达到稳定需要的桩顶位移也越大,H_h=0.5 D试验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稳定时为60%,对应的桩顶位移约为29 mm;桩顶位移达到33 mm后,H_h=1.0~3.0 D试验稳定在63%~65%之间;通过细观颗粒流理论对砂土移动特性的研究发现,持力层厚度从0.5 D增大至2.0 D,破坏面的起始扩展角度从31°增大至42°。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效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分析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是可行的。
李飞杨俊杰宋琦孙涛
关键词:砂土地基桩顶位移持力层厚度扩底桩颗粒流理论单桩
多层土地基扩底抗拔桩离散元颗粒流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以颗粒接触模量、颗粒刚度比、摩擦因数等为细观力学性质参数,建立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抗拔桩计算模型,利用离散元颗粒流理论研究持力层厚度和持力层砂土密度对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力链传递方向主要沿扩大头斜上方32°左右方向发展;土层厚度及砂土密度不同,颗粒位移特征不同;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当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H/D)超过2.5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再增加,是H/D=0.5时极限承载力的3.7~3.8倍;当持力层为密实砂时(相对密度为0.94),其极限抗拔承载力是中密砂(相对密度为0.55)的1.3~5.1倍。
李飞杨俊杰杨俊杰孙涛
关键词:扩底桩模型试验颗粒流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