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铃 作品数:19 被引量:27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绵阳四0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类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人类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76例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常规方法检测112例甲-戊型肝炎标志物,排除嗜肝病毒感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ox V)等病毒的Ig M、Ig G型抗体和自身抗体(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随访6个月,并将其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与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结果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病原体以CMV感染最多(34.7%),其次分别为EB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24.4%、9.6%),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的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肝肿大、皮肤黄染发生率较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同期急性病毒性肝炎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肝功能的ALT、AST、TBIL值较同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值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值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嗜肝病毒肝炎患者的单一感染的ALT、AST、TBIL较复合感染时间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为非嗜肝病毒肝炎的常见病原体,临床表现为急性肝损伤,但较急性病毒性肝炎轻,单一感染较复合感染轻,预后较好。 古雪 李铃 敬雨佳 李芸 梅小平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病因学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持续存在和复制与机体细胞免疫作用密切相关,其结果将导致肝组织炎症持续、反复或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CD4+T细胞在其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中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细胞亚群,Th17/Treg型细胞所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IL-21、IL-35、TGF-β、IL-10等在其炎症反应、抗感染免疫、组织细胞浸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替卡韦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用药,它在抑制HBV复制,改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对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古雪 王川林 刘娇 梅怡晗 李铃 朱其荣关键词:恩替卡韦 THL7细胞 细胞因子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合并眶周脓肿1例 被引量:2 2017年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又称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易于培养、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等特点[1],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其余地区鲜有报道[23]。主要的临床类型有: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慢性和亚临床型4类[4]。急性败血症型,患者多有疫区居住史,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5]。 李铃 王川林 刘娇 古雪 梁润琴 孙辉关键词:败血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及血清IL-2R、GP73、miR-21与HBVM表达模式、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微小RNA-21(miR-2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纳入本院12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分为炎症较轻组(G_(0)~G_(2)期,n=61)和炎症较重组(G_(3)~G_(4)期,n=45);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纤维化较轻组(S_(0)~S_(2)期,n=80)和纤维化较重组(S_(3)~S_(4)期,n=26);根据外周血中是否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分为抗-HBs阳性组(n=77)和抗-HBs阴性组(n=29)。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比较不同肝脏炎症程度、不同肝脏纤维化程度、不同HBVM表达模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559.65±46.65)U/mL、(149.87±31.65)ng/mL、1.98±0.65,均高于对照组[(272.54±28.65)U/mL、(48.76±9.65)ng/mL、1.2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较重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5.98±0.73)loads、(703.54±57.54)U/mL、(243.65±38.65)ng/mL、1.99±0.54,均高于炎症较轻组[(4.65±0.68)loads、(450.65±36.65)U/mL、(80.43±20.34)ng/mL、1.54±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较重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6.03±0.98)loads、(675.65±58.04)U/mL、(189.65±41.65)ng/mL、2.34±0.34,均高于纤维化较轻组[(4.48±0.79)loads、(522.65±31.54)U/mL、(135.76±26.54)ng/mL、1.31±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组和抗-HBs阴性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 李述美 刘冰 刘冰 彭思璐 李铃 李铃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 高尔基体蛋白7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9例,10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8.8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例次,占44.34%),其次为腹腔(34例次,占32.08%)。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53.95%),革兰阳性菌33株(43.42%),真菌2株(2.63%)。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日数≥30 d、合并并发症、侵袭性操作、血清清蛋白<35 g/L、白细胞<4×109/L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腹腔感染为主,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及血白细胞低均是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古雪 敬雪明 李铃 朱其荣 梅小平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与病原菌、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与病原菌、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97例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治疗效果等来分析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数(WB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结果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t=170.410,P=0.000);IL-6(t=187.223,P=0.000);WBC(t=19.244,P=0.000);CRP(t=47.941,P=0.000);TN F-α(t=20.484,P=0.000)];血清炎症因子PCT、IL-6、WBC、CR P及TN F-α表达水平在革兰阴性菌组中最高,真菌组最低,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F=5.367,P=0.019);IL-6(F=10.321,P=0.001);WBC(F=9.587,P=0.000);CR P(F=15.894,P=0.000);TN F-α(F=13.254,P=0.000)];各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升高,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与治疗无效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血流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等有一定相关性,对治疗效果的早期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川林 刘娇 古雪 梅怡晗 李铃 朱其荣关键词:炎症因子 血流感染 病原菌 HBeAg模式及HBV DNA载量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李铃 古雪 刘娇 王川林 梅小平辅助性T细胞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5 2016年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调节CTL的免疫应答效应而且还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最早被发现的两种Th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Th1和Th2。最近研究又发现了Thl7、Treg、Th22、Th9和Tfh的存在,它们由特异性的转录因子、趋化因子诱导、刺激产生,并且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从而参与炎症、肿瘤、自身免疫反应等过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机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介导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以及炎症慢性化的关键因素,Th细胞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不同亚型的Th细胞被激活可能致机体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HBV感染后的不同临床表现与转归,因此清楚各亚群Th细胞在HBV感染、转化等过程中所主导的作用,将会为寻找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转归、治疗方法及效果提供思路。 李铃 古雪 梅怡晗 梅小平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 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近期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究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8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根据人工肝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行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以及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85.7%(36/42)、88.4%(3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ALT、AST、TBIL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对应性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共103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5例次,人均2.45次,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34.95%);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单纯血浆置换共99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4例次,人均2.3次,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25.3%)。结论: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与单纯血浆置换比较,能减少血浆的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朱其荣 王川林 刘娇 古雪 李铃 孙辉关键词:肝衰竭 胆红素吸附 血浆置换 疗效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5例DM和P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及总结。结果:75例DM和PM患者住院18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者89例次,医院感染率47.8%。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28.1%),其次分别是肺部(25.8%)和皮肤黏膜(12.4%)。医院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8株(53.9%),革兰阳性菌20株(38.5%),真菌4株(7.6%);位于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7.3%)、肺炎克雷伯菌(13.5%)及金黄色葡萄球菌(9.7%)。病原体药敏试验示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亚安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疗效好,且耐药率低;而万古霉素及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疗效好,且耐药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并发糖尿病和侵袭性操作等是DM和PM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DM和PM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应针对相关高危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其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敬雪明 李铃 古雪 梅怡晗 敬雨佳 梅小平关键词: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