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培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脂肪
  • 7篇酒精
  • 7篇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脂肪肝
  • 5篇脂肪性
  • 5篇芦荟
  • 5篇芦荟大黄素
  • 5篇酒精性脂肪肝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大黄素
  • 4篇脂肪性肝炎
  • 4篇细胞
  • 4篇酒精性脂肪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肝炎
  • 3篇细胞模型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5篇江阴市人民医...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周培
  • 4篇王炳芳
  • 4篇张莹莹
  • 3篇戴娜
  • 1篇张莹莹
  • 1篇陈卫昌
  • 1篇刘鹏飞
  • 1篇李莎莎
  • 1篇郁心圃
  • 1篇王芳军
  • 1篇钟金妹
  • 1篇刘兵团
  • 1篇陈金珍
  • 1篇戴娜
  • 1篇何晓伟
  • 1篇沈卫东

传媒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系统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第二十六届全...
  • 1篇第二十七届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应用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应用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消化内镜电凝止血治疗,观察组则在消化内镜下采用注射用蛇毒血凝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止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ib、PT、PTA分别为(2.60±0.48)g/L、(12.32±0.56)s、(1.15±0.13)%,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0.633、0.024,P>0.05);观察组7 d止血成功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为2.32%,低于对照组(χ^2=6.198、4.962,P<0.05)。结论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应用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郁心圃何晓伟周培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化性溃疡出血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关系,并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从第16周起至36周对高脂饮食组及常规饮食组小鼠予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45 mg/kg每周1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形成HCC,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于第15、20、25和30周在常规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中各取5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取3只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第36周处死所有小鼠,同样收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并行HE染色分析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比较各组小鼠癌变率的差异,动态监测各组小鼠不同时期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NF-κB和IL-6的含量。结果 :喂养15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成功建立NAFLD模型,空白对照组小鼠至第36周无自发成癌现象出现。常规饮食组小鼠诱癌成功率为40.0%(8/20),高脂饮食组小鼠诱癌成功率为83.3%(13/18)。各时期小鼠血清NF-κB和IL-6在高脂饮食组小鼠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饮食组(P值均<0.01)。结论 :NAFLD能促进DEN对肝脏的致癌作用。炎性反应因子NF-κB和IL-6作为促癌因子,其异常表达在NAFLD向HCC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培张莹莹钟金妹戴娜陈金珍王炳芳
关键词:肝肿瘤二乙基亚硝胺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
芦荟大黄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方法:低蛋白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8周,构建小鼠NASH模型;然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芦荟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和茴三硫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的芦荟大黄素以及茴三硫灌胃4周。1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结果:不同剂量的芦荟大黄素均能明显降低高脂小鼠血清中ALT、AST、三酰甘油、内毒素、丙二醛和TNF-α的含量(P<0.01),增加SOD活性(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与茴三硫组相当(P>0.05)。病理切片显示芦荟大黄素可以明显改善NASH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炎症浸润等病理损害。结论:中药单体芦荟大黄素对NASH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改善肝功能、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浸润。
张莹莹周培王炳芳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中药单体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低蛋白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8周,构建NASH小...
张莹莹周培王炳芳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茴三硫
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lodin,AE)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细胞模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肝细胞株L-02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实验组按培养基含30%脂肪乳剂终浓度不同再分为0.25,0.5,0.75,1 m L/L组,培养72 h后予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肪滴数量,测定培养液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含量。选择最合适浓度(0.5 m L/L组)建立NASH模型,再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加入10-4,10-5,10-6mmol/L的AE,分别于培养24,48,72 h监测细胞内脂滴数量、三酰甘油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ALT、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指标。结果:用含30%脂肪乳剂0.5 m L/L的培养液培养L-02细胞株72 h,成功建立NASH肝细胞模型。不同浓度AE干预NASH细胞72 h后,培养液中ALT、AST、丙二醛、内毒素、TNF-α等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E可改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损伤。
戴娜周培张莹莹王炳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芦荟大黄素细胞模型细胞损伤
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细胞模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30%脂肪乳剂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正常人肝细胞株L-02,设立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使实验组培养基含30%脂肪乳剂终浓度分别为0.25ml/L,0.5...
戴娜周培张莹莹王炳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芦荟大黄素肝细胞细胞损伤
文献传递
3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20年4月3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记录患者预后和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尿淀粉酶、血淀粉酶、PH值、甘油三酯(TG)、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积极纠正酸碱失衡等情况,并针对性进行治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刘兵团张一峰周培周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背景:SEPT9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测定其外周血表达水平可评估受检者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正常对照组57例、腺瘤组61例和结直肠癌组71例患者,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测定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测定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CA21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SEPT9联合CEA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腺瘤组、结直肠癌组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0、6.6%、52.1%。结直肠癌组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腺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PT9、CE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17、0.707和0.7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PT9、CEA诊断结直肠癌的OR值分别为1.394(1.198~1.762)、1.325(0.997~1.622)。结论:随着疾病进展,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升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和CEA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率。
冷霞王芳军周培高昳仲芹芹刘鹏飞陈卫昌
关键词:甲基化结直肠肿瘤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对克罗恩病患者实施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选择硫唑嘌呤进行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选择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各41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血清指标变化、主观症状评分、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以及CD活动指数(CDAI)评分,并且监测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期间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常规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4,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76%)低于常规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P(血清总蛋白)、CRP(C反应蛋白)、ESR(血细胞沉降率)、ALB(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P以及AL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RP以及ES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主观症状评分、CDEIS评分以及CDA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主观症状评分、CDEIS评分以及CDA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期间,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在短期内好转。结论英夫利西单抗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能有效减少肠梗阻、大量便血、瘘管、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促进肠道黏膜炎症修复,改善血清学指标以及患者主观症状,从而改善本病预后,药物安全性高。
周培沈玉婷沈卫东
关键词:英夫利西单抗克罗恩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肝癌(HCC)的关系,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kB)、白介素-6(IL-6)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16周起对高脂饮食及常规饮食...
周培张莹莹戴娜邓志勇陈金珍王炳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核转录因子-ΚB白介素-6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