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菊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9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皮疹、口腔溃疡、发热消退的时间、总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炎症的平均监测水平、神志状态、食欲状况;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皮疹、口腔溃疡、发热消退的时间、总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炎症的平均监测水平、神志状态、食欲状况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的平均监测水平、神志状态、食欲状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缩短治疗的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 王周菊
- 关键词:蒲地蓝口服液干扰素手足口病
- 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与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或体征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退时间、腹泻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68.02±7.61)%、CD4+(40.19±5.17)%、CD4+/CD8+(1.51±0.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3±7.13)%、(36.28±4.16)%、(1.14±0.36), CD8+(27.10±4.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抗病毒及抗炎效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症状的早期消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王周菊林菁
- 关键词:布地奈德干扰素Α1B
-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8例小儿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咳痰、退热、扁桃体红肿、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儿症状缓解速度,促进病情的好转,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王周菊林菁
- 关键词:疗效观察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1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3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31例的临床资料。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为治疗有效,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31例患儿治疗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转阴,治疗有效率为100.00%(31/31),无患儿死亡,均治愈出院。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前5例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治疗后2例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其中男15例,女16例,均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其中有发热症状6例,有呼吸道症状10例,有消化道症状2例,18例患儿无明显症状。患儿入院和复查血气分析以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入院心肝肾功能异常2例,复查心肝肾功能异常3例,23例患儿入院胸部CT检查显示无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余8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无症状感染患者比例较高,可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和预后良好。
- 沈谏娣林菁王周菊
- 关键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效果。方法 90例小儿恙虫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呼吸功能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发热消失时间、畏寒消失时间、乏力消失时间、器官功能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PaO2、PaC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畏寒消失时间、乏力消失时间、器官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55±1.41)、(3.02±1.10)、(3.16±0.21)、(5.11±0.24)d,均短于对照组的(4.78±2.25)、(4.55±2.13)、(4.88±1.51)、(7.21±1.5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促使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并改善呼吸症状,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王周菊林菁
-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恙虫病
- 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15例疑似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515例疑似麻疹患儿中482例最终确诊为麻疹,33例误诊,占6.41%(33/515),其中12例为川崎病,21例为麻疹合并川崎病。482例麻疹患儿Ig M抗体均呈阳性,血常规检查显示120例白细胞低于4×109/L,占24.90%(120/482),肝功能检查157例AST升高,占32.57%(157/482),肾功能无异常。12例川崎病患儿中10例外周白细胞升高,占83.33%(10/12),9例C反应蛋白升高,占75.00%(9/12),9例血小板计数升高,占75.00%(9/12),5例肺纹理增粗,占41.67%(5/12),心脏彩超显示2例冠状动脉扩张,占16.67%(2/12)。21例川崎病合并麻疹患儿Ig M抗体均呈阳性,均伴随C反应蛋白升高,血常规检查1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占85.71%(18/21),18例血小板计数升高,占85.71%(18/21);影像学检查显示7例肺纹理增粗,占33.33%(7/21),心脏彩超显示6例冠状动脉扩张,占28.57%(6/21)。结论川崎病和麻疹患儿临床体征均相似,易出现误诊。临床应加强对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脏彩超、胸部X线、临床体征的综合分析,提高疾病确诊率。
- 林菁朱炜春胡丹谭丽丽王周菊
- 关键词:麻疹川崎病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