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啸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篇夹杂
  • 2篇钙处理
  • 1篇低碳结构钢
  • 1篇碳钢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铁矿
  • 1篇铁矿粉
  • 1篇铁矿粉烧结
  • 1篇铁矿石
  • 1篇配矿
  • 1篇中碳
  • 1篇中碳钢
  • 1篇显微镜
  • 1篇硫化物
  • 1篇结构钢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夹杂物
  • 1篇矿粉烧结
  • 1篇矿石
  • 1篇夹杂物形态

机构

  • 5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作者

  • 5篇何志军
  • 5篇赵啸
  • 3篇庞清海
  • 2篇袁平
  • 2篇刘吉辉
  • 1篇张军红
  • 1篇李晶
  • 1篇金永龙
  • 1篇段月
  • 1篇高立华
  • 1篇田晨
  • 1篇刘晓青

传媒

  • 1篇钢铁
  • 1篇特殊钢
  • 1篇河南冶金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内外31CrMoV9钢成分与夹杂物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对国内外不同产地的31CrMoV9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国外钢中硫、磷和总氧含量低,而国内钢中的锰硫比低,国外钢样中的夹杂物数量少,尺寸小,弥散分布性强,长宽比小于1.5的夹杂物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大,纺锤率大,且夹杂物的形态以球状和类球状居多,极少出现块状和条状夹杂物,国外的夹杂物主要是以Al_2O_3、CaO、MnS等组成的复合夹杂物,而国内钢样中夹杂物分布不均匀,成分波动性较大。
何志军李晶戴雨翔刘吉辉赵啸刘晓青
关键词:复合夹杂物夹杂物形态
Ca-Si线与FeS合金化模式对低碳结构钢硫化物形态的影响
2015年
通过10 kg感应炉研究了Ca-Si线与FeS加入次序对低碳结构钢(/%:0.16C,0.65Mn,0.25Si,0.034S,0.025P)硫化物形貌和切削性能的影响。以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变形处理为基础,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对钢中夹杂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采用先加入Ca-Si线后加FeS的合金化模式时,钢中夹杂物平均长度为12.3μm,单位面积上条状夹杂物与粒状夹杂物之比为64:41,而采用先加FeS后加Ca-Si线的合金化模式,钢中夹杂物平均长度为9.9μm,单位面积条状夹杂物与粒状夹杂物数量之比为52:53,且钢样的切削性能较先加Ca-Si线模式好,因此先加FeS后加Ca-Si线的合金化工艺有利于控制钢中硫化物形态。
戴雨翔何志军庞清海赵啸高立华段月
关键词:低碳结构钢钙处理
Ca/S对中碳合金钢中硫化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
对Ca/S值在0.042.079之间的中碳合金钢进行了冶炼,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仪器,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研究了钙处理后不同Ca/S值对钢中硫化物变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S值...
赵啸何志军金永龙庞清海戴雨翔么敬文袁平
关键词:中碳钢钙处理硫化物
文献传递
31CrMoV9钢夹杂物和组织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31Cr Mo V9是欧洲牌号的高淬透性合金钢,属于近几年国产化过程中新研制的钢种。为比较国内外成品钢质量的差距,提高中国该钢种的冶炼水平,选取不同产地的31Cr Mo V9钢,对其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研究。电解钢样观察其中夹杂物的外观形貌,并对钢样进行金相观察和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钢样的组织变化。研究发现,单一成分的夹杂物多为长条状,而复合夹杂物多为球形。研究过程所选取的中国生产的钢材与德国钢材在夹杂物的数量和形态控制上存在差距,中国生产的钢材单位面积内夹杂物的数量更多,夹杂物的大小不均匀,形态控制不理想。就成分而言,德国钢材的夹杂物成分主要是以Al2O3、Ca O、Mn S等组成的复合夹杂物,而中国钢材的夹杂物存在着成分的波动性。共聚焦显微镜试验过程中发现,在升温过程中夹杂物会发生球化现象,降温过程中,钢样开始形成马氏体组织的温度有所不同,中国钢样为580℃,德国钢样为450℃,这与其本身晶体的成分有关,最后的组织为马氏体+碳化物颗粒+残余奥氏体。
何志军戴雨翔刘吉辉庞清海赵啸湛文龙
关键词:非金属夹杂物
基于铁矿粉烧结基础性能的优化配矿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提高烧结矿性能为目标,对国内两种铁矿粉以及国外三种铁矿粉进行了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能、粘结相强度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并据烧结矿各项性能指标制定出配矿方案进行优化实验,探寻最佳配矿比例。结果表明,五种铁矿粉中自产矿的各项性能最优,其他四种铁矿粉的各项烧结基础性能优势各不相同。其次,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出优化配矿方案,对比混合矿的各项基础特性,得出最优化配矿方案:自产矿为50%,鞍千矿为20%,巴西B为15%,澳矿为10%,巴西A为5%,为现场烧结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田晨张军红赵啸袁平么敬文何志军
关键词:铁矿石配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