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康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幼苗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幼苗
  • 3篇还田
  • 3篇还田条件
  • 3篇根系
  • 3篇根系活力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 2篇营养
  • 2篇营养吸收
  • 2篇栽插
  • 2篇栽插方式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1篇氮肥
  • 1篇调节剂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幼苗生长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江苏金色农业...

作者

  • 6篇杜康
  • 4篇林赵淼
  • 3篇王绍华
  • 3篇刘正辉
  • 3篇丁艳锋
  • 2篇胡伟
  • 2篇王友华
  • 1篇孟亚利
  • 1篇周治国
  • 1篇陈兵林
  • 1篇张新城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稻米
  • 1篇全国第十六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条件下栽插方式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栽插方式(常规手栽和机插)两种处理,分析了栽插方式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幼苗单株茎蘖数、株高、干物...
杜康林赵淼张新城刘正辉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栽插方式根系活力养分吸收
文献传递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耐高温性能的调控效应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在苗期筛选提高棉花耐高温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适宜浓度,并明确其在棉花花铃期对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以中棉425为供试品种,设置常温(平均温度为28℃,最高温、最低温分别为32℃、24℃)和高温(平均温度为38℃,最高温、最低温分别为42℃、34℃)2种温度处理;苗期设置清水对照,200、400、600μmol·L^(-1)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0.01、0.02、0.05μmol·L^(-1)冠菌素(coronatine,COR)和0.5、1.0、2.0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喷施处理;花铃期设置清水对照和400μmol·L^(-1)1-MCP喷施处理。探究常温和高温处理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干物质质量、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的耐高温能力。苗期高温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喷施400μmol·L^(-1)1-MCP可显著提高棉花地上部及地下部的干物质质量,提高新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400μmol·L^(-1)1-MCP可有效提高棉花的耐高温能力。此外,花铃期高温胁迫下,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400μmol·L^(-1)1-MCP能显著提高棉铃对位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铃重、单株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结论】400μmol·L^(-1)1-MCP能通过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强棉花耐高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段佳豪杨锍琰刘星科杜康刘扬王友华胡伟陈兵林孟亚利赵文青
关键词:棉花高温胁迫植物生长调节剂耐高温能力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与无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水稻幼苗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地下部氮、磷和钾含量分别增加86.1%、45.0%、29.7%、32.4%和67.8%;高氮下,增加分蘖肥比例提高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水稻幼苗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结论]秸秆还田导致水稻僵苗的原因可能是根系生长量低、活力差而导致的养分吸收能力不足;适度增施氮肥,尤其是增加分蘖肥比例,有助于提高秧苗活力,改善秧苗生长。
杜康谢源泉林赵淼刘正辉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氮肥根系活力营养吸收
秸秆还田条件下栽插方式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栽插方式(常规手栽和机插)两种处理,分析了栽插方式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幼苗单株茎蘖数、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含量。栽后20 d,秸秆还田幼苗单株茎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活力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降低17.3%、29.4%、11.5%和14.0%。秸秆还田条件下,与常规手栽相比,机插水稻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单株茎蘖数、株高和地上部氮含量降低。栽后20 d,机插处理地下部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57.1%和26.1%。抑制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可能是秸秆还田条件下机插稻僵苗发生较为普遍的一个主要原因。
杜康林赵淼张新城刘正辉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栽插方式根系活力营养吸收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谢源泉杜康林赵淼刘正辉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再生稻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年际变化
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及其适宜指示性指标研究
2022年
【目的】探寻可精确指示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的优良方法及适宜性指标,明确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为玉米精确高效栽培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20年春、夏两季在江苏大丰(33°12′N,120°28′E)稻麦原种场开展田间试验,以苏玉29(SY29)为材料,基于不同施氮量(0、67.5、136.5、205.5、274.5、343.5 kg N·hm^(-2))构建6个叶氮浓度差异群体(N1—N6)。采用Logistic模型对吐丝后12种与玉米穗位叶衰老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不同衰老相关指标指示衰老进程的精准性。【结果】Logistic公式y=(a-d)/(1+(x/c)^(b))+d对12种叶衰老相关指标变化动态的拟合趋势、拟合度R^(2)整体优于前人所用Logistic公式y=a/(1+e-b(x-c))。基于多指标分析,春、夏玉米穗位叶衰老启动分别发生在吐丝后18.8—29.1(x=25.8)d、17.5—28.2(x=23.9)d,快速衰老发生在吐丝后30.5—37.9(x=34.4)d、28.0—35.7(x=31.8)d,衰老终止发生在吐丝后40.6—54.1(x=45.9)d、38.3—47.0(x=42.1)d。春、夏玉米由吐丝至衰老启动的25.8 d、23.9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92.9℃和477.6℃;春、夏玉米由衰老启动至衰老终止的20.1 d、18.2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60.0℃和284.0℃。基于指标分类分析,相同衰老阶段内,生理指标所指示的衰老特征时间的正态分布σ值大于形态指标,春、夏玉米结果一致。丙二醛(MDA)、总叶绿素、叶绿素a、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蒸腾速率(T_(r))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MDA、总叶绿素、果糖、葡萄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与各阶段时间均数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2。【结论】Logistic公式y=(a-d)/(1+(x/c)^(b))+d可作为准确拟合叶衰老指标动态变化的数学工具。春、夏玉米穗位叶分别在吐丝后26 d、24 d左右开始衰老,于34 d、32 d左右衰老速度达到峰值,于46 d、42 d左右进入功能性死亡的末端
吕志伟杜康周治国赵文青胡伟赵建明朱素芹王友华
关键词: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