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瑛

作品数:126 被引量:68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化学工程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理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7篇脱硫
  • 26篇汽油
  • 23篇渗透汽化
  • 21篇汽油脱硫
  • 19篇亚胺
  • 19篇酰亚胺
  • 19篇聚酰亚胺
  • 17篇噻吩
  • 17篇二苯并
  • 15篇二苯并噻吩
  • 15篇苯并噻吩
  • 13篇生物脱硫
  • 13篇膜蒸馏
  • 12篇膜分离
  • 12篇复合膜
  • 12篇丙烯
  • 10篇疏水
  • 10篇气体分离
  • 9篇膜材料
  • 7篇缔合

机构

  • 1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9篇天津工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胜利油田胜利...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化公司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126篇孔瑛
  • 71篇杨金荣
  • 31篇侯影飞
  • 26篇史德青
  • 16篇辛伟
  • 15篇林立刚
  • 15篇吕宏凌
  • 15篇卢福伟
  • 14篇张玉忠
  • 12篇吴庸烈
  • 12篇王云芳
  • 12篇徐纪平
  • 11篇马诚
  • 10篇张建辉
  • 9篇渠慧敏
  • 8篇杜宏伟
  • 7篇冯志强
  • 6篇陈嵘
  • 6篇杨金荣
  • 6篇赵金生

传媒

  • 14篇高分子材料科...
  • 6篇膜科学与技术
  • 6篇石油学报(石...
  • 6篇石油大学学报...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第七届全国膜...
  • 5篇高分子学报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应用化学
  • 3篇功能高分子学...
  • 3篇天津工业大学...
  • 3篇钻井液与完井...
  • 3篇第六届全国膜...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油田化学
  • 2篇2006北京...
  • 2篇2007齐鲁...
  • 2篇第二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7篇2012
  • 17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18篇2005
  • 1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4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CC汽油脱硫用交联HEC渗透汽化膜的性能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FCC汽油脱硫用交联HEC渗透汽化膜,并对膜结构进行红外表征。分别用硫质量分数为225μg/g和1050μg/g的2种FCC汽油评价交联HEC渗透汽化膜的脱硫性能,探讨了料液的含硫质量分数、硫化物组成、脱硫温度对该渗透汽化膜渗透通量和富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的硫质量分数越高、硫化物组成越复杂,HEC渗透汽化膜的富集因子就越低,渗透通量就越高。随着脱硫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一直增加,而富集因子出现极大值。富集因子最大时对应的温度为渗透汽化膜的最佳脱硫温度。对于含硫225μg/g和1050μg/g的FCC汽油,采用交联HEC渗透汽化膜脱硫的最佳温度分别为368K和383K,因此其较适用于低硫FCC汽油的脱硫。对于含硫225μg/g的FCC汽油,交联HEC渗透汽化膜的富集因子达到4.5。
渠慧敏孔瑛张玉忠杨金荣林立刚
关键词:渗透汽化FCC汽油脱硫性能
高分子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对吸油树脂的结构、吸油机理及性能评价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对聚合所用单体、交联情况、聚合条件等方面对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对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李鹏赵瑞玉杨金荣孔瑛
汽油组分在聚乙二醇膜材料中的吸附传质行为研究
通过系统研究汽油组分小分子PEG 材料中的吸附传质行为,探讨了PEG 膜脱除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机理。结果表明,噻吩硫化物在PEG 膜中是优先渗透组分,这种优先吸附作用是膜对中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的原因;优...
孔瑛张玉忠林立刚卢福伟渠慧敏刘荣坤
关键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膜材料聚乙二醇
文献传递
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DBA-AM共聚物驱油剂的性能评价
为满足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的需要,合成了疏水缔合型DBA-AM共聚物驱油剂.本文对所得疏水缔合型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AM共聚物驱油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临界缔合浓度较低,为0.15%(质量...
曹正权冯志强辛伟杨金荣孔瑛
关键词:三次采油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疏水缔合型DBA-AM共聚物驱油剂的溶液性能
<正>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温、耐盐性能,一直是国内外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研制开发的热点。为了改进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存在溶解困难、临界缔合浓度高等缺点, 本文研究了疏水缔合型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丙...
冯志强辛伟徐鹏侯影飞杨金荣孔瑛
关键词:疏水缔合临界缔合浓度
文献传递
传质助剂对柴油生物脱硫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以从胜利油田被高含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的根癌土壤杆菌UP-3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模拟油体系中传质助剂对该菌株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传质助剂存在条件下油水比、反应时间和硫含量对UP-3生物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脱硫菌在脱除含硫化合物的同时不消耗其它烃类物质;传质助剂吐温80能够提高UP-3对模拟油中的脱硫率;吐温80存在时,UP-3在3d内可将模拟油(含硫量200mg/L)中98.01%的硫脱除;UP-3对柴油最高的脱硫率仅达到31.81%,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对有机硫化物的脱硫活性。
侯影飞孔瑛杨金荣张建辉
关键词:生物脱硫二苯并噻吩根癌土壤杆菌脱硫过程柴油吐温80
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纤维素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气体分离是一种压力驱动过程,一般按照“溶解-扩散”机制进行。根据气体在膜两侧的透过速度不同,实现气体的分离或富集。与传统的深冷蒸馏法和变压吸附法相比,膜法气体分离过程中不需要发生相变,设备灵活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
马诚孔瑛卢福伟
关键词: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纤维素气体分离性能膜法分离
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反相乳液水分散液的成胶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所报道的反相乳液含25%聚丙烯酰胺、15%交联剂(水溶性甲阶酚醛树脂),可用作深部调驱剂,是将交联剂借助乳化剂分散在采用复合乳化剂制备的白油外相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中制得的,储存稳定性良好,其水分散液在加入转相剂后几天内发生转相,交联形成水基凝胶,黏度迅速升至峰值后下降,此后大体稳定至少30~40天,160天后仍有较高值。实验水分散液用矿化度8.476g/L的孤-联采出污水配制。转向剂加量增大时(0.4~1.6g/L),20g/L的聚/交反相乳液水分散液65℃时的转相时间和成胶时间缩短,成胶黏度增大。转相剂加量为0.8g/L、反相乳液浓度增大时(5~20g/L),水分散液65℃时成胶时间缩短、成胶黏度增大即成胶性能增强。转相剂加量为0.8g/L、反相乳液浓度20g/L的水分散液,25℃和35℃时基本不成胶,在45~65℃范围p14越高成胶性能越好。转向剂加量0.8g/L、反相乳液浓度20g/L的NaCl盐水分散液65℃时的成胶性能随含盐量增大(≤20g/L)而改善,在不合盐的水中不成胶;当配液用水为含聚0,985g/L、矿化度7.365g/L的油田污水+清水时,只有当污水比例≥2/3时才能成胶,但凝胶黏度低,为4~8Pa·s。图7参4。
曹正权姜娜陈辉孔瑛林立刚
关键词:反相乳液水分散液成胶性能水基凝胶
一种新型气湿反转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气湿反转剂通过改变低渗凝析油气藏近井地带的润湿性,将液润湿转变为气润湿,能够有效解决油气藏的水锁危害。将多巴胺接枝到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为单体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得到了一种具有强黏附性的气湿反转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证实了多巴胺确实引入到了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中。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该气湿反转剂能够有效地将岩心的润湿性由液湿改变为气湿。通过岩心自发渗吸实验发现,在气/水体系和油/气体系中,经该气湿反转剂处理后,岩心中液体的饱和度分别由处理前的59%和50.9%降到了38.9%和48.1%。岩心耐冲刷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该气湿反转剂处理的岩心表面耐冲刷性好。
冯春燕孔瑛蒋官澄杨金荣张玉忠李颖颖
关键词:润湿性多巴胺黏附性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改性单体(AFSN)的合成与应用被引量:10
2004年
以含氟表面活性剂FSN与丙烯酰氯 (AC)反应制备了FSN丙烯酸酯 (AFSN) ,考察了物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和纯度的影响 ,优化了反应条件。以水为溶剂 ,过氧化物为引发剂 ,AFSN、丙烯酰胺 (AM)、丙烯酸 (AA)三元共聚合成了共聚物 (PAMF) ,研究了矿化度和温度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丙烯酰氯 (AC)过量比为 1.0 5 ,反应时间为 11~ 12h ,FSN丙烯酸酯 (AFSN)的收率和纯度较高 ;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与聚丙烯酰胺相比 ,具有较强的抗温耐盐能力 。
王云芳孔瑛杨金荣辛伟
关键词:改性单体丙烯酰氯丙烯酸酯抗温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