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辉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旋前方肌
  • 2篇腕关节
  • 2篇腕关节功能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功能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侧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技巧
  • 1篇转子间
  • 1篇转子间骨折
  • 1篇桡骨远端
  • 1篇桡骨远端骨
  • 1篇桡骨远端骨折
  • 1篇无明
  • 1篇临床对比观察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3篇李晓辉
  • 1篇陈剑
  • 1篇李建民
  • 1篇孙正考
  • 1篇史风雷
  • 1篇王宝山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位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的手术技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总结、分析低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方法。[方法]自2013年11月~2016年4月共治疗低位股骨转子间骨折74例,其中32例单纯依靠牵引床不能满意复位。按照AO/OTA标准A1-3型9例,A2-3型23例。透视下如牵引复位不良,则应用骨膜剥离器、骨钩或顶棒辅助复位。维持复位后,置入内固定物。[结果]本组32例参照Bojan复位标准,优19例,良9例,可4例。所有病例,无额外切口,无股动脉损伤发生。[结论]对于低位股骨转子下骨折,在单纯牵引难以复位时,在牵引床牵引的基础上,采用骨膜剥离器、骨钩及顶棒的辅助,可取得满意的闭合复位效果。
史风雷陈剑王宝山李晓辉吕夫新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法复位内固定手术技巧
探讨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的原因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对腕关节功能疗效无明显影响的原因.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6例,女31例;年龄29 ~ 73岁,平均56岁;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7例,B3型14例,C1型10例,C2型26例,C3型30例.第一次手术旋前方肌修复者49例,未修复者38例.所有患者二次手术行内固定物取出时同时解剖旋前方肌,行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测量肌肉厚度.结果 旋前方肌未缝合组患者几乎无肌纤维存在,肌肉完全瘢痕化.缝合组患者旋前方肌明显萎缩并瘢痕增生及纤维化,肌纤维疏松变细,数量减少,缝合组患者肌肉平均厚度约4 mm(含瘢痕成分).未缝合组患者旋前方肌较缝合者粘连重.病理检查示肌纤维减少,瘢痕化.缝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CT测量发现旋前方肌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小,肌肉萎缩. 结论 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均造成旋前方肌瘢痕化,肌肉功能大部分丧失或丧失,加上旋前圆肌代偿,故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李当科吕夫新孙正考李晓辉
关键词:骨折旋前方肌
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旋前方肌保留与否的临床对比观察
旋前方肌是位于前臂远侧1/3段的一块四边形肌,附着于桡骨、尺骨和前臂骨间膜.在所有标本上辨认到浅头和深头,深头比浅头厚,整块肌的平均体积5.5cm×5.0cm×1.0cm.骨间前神经血管束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前神经为旋前方肌...
李当科吕夫新李晓辉李建民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