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璇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公共
  • 1篇中国社会
  • 1篇同构
  • 1篇文化符号
  • 1篇文化服务
  • 1篇文化建设
  • 1篇文化行业
  • 1篇妈祖文化
  • 1篇公共领域
  • 1篇公共文化
  • 1篇公共文化服务
  • 1篇国家认同
  • 1篇传统文化符号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何璇
  • 2篇傅才武

传媒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代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空间由私人领域向公共文化领域的拓展,促进了近代文化行业的形成并构成了建立国家文化体制的基础。文化行业逐步成为影响社会运行方式的独立结构,既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宽广的文化消费空间,又在近代中国"以党建国"的政治模式引导下构建了中国社会新型的文化动员模式,同时客观上构成了中国"文化战线"动员模式的路径锁定。
傅才武何璇
关键词: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行业
传统文化符号在海峡两岸的“同构”——以“妈祖文化”为例
2016年
符号既有直接层面的意指,又有含蓄层面的意指,当符号的能指与含蓄层面的所指自然而然、不可分割地"胶合",即可形成符号的"同构"。在相近的传播语境及文化体系中,符号的"同构"可以统一社会价值,增强文化认同,增进文化交流。
何璇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同构妈祖文化
论近代公共文化领域在建构国家认同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开启了近代国家转型的艰难进程。这一转型过程在国家形态上体现为近代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但其内涵却是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对近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报刊、电影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兴建及各类文化组织的创办和成长,逐步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领域,由此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方式。知识分子群体及精英阶层在公共文化领域不断讨论西方现代国家代议制、公民权利、民主宪政等概念,并通过报刊论战、集会辩论等形式讨论西方与中国国家形态的差异、国家体制与民族富强的关系,通过公共文化领域的公共传播机制,沟通社会各个阶层,并培育市民社会,逐步建立起以现代民主宪政为基础的近代国家认同。这为古老中华民族从中古国家转入近代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傅才武何璇
关键词:公共领域国家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