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骏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4篇基底
  • 3篇基底节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瘤
  • 2篇血肿
  • 2篇预后
  • 2篇入路
  • 2篇微创
  • 2篇微创穿刺
  • 2篇基底节区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穿刺
  • 1篇岛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浆
  • 1篇血量

机构

  • 8篇安庆市第一人...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钱洪波
  • 8篇殷骏
  • 4篇潘捷
  • 2篇倪永丰
  • 1篇吴问亮
  • 1篇高金华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额组(n=33)及经颞组(n=29),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额组的血肿清除率、脑梗死发生率低于经颞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额组的预后良好率优于经颞组(P<0.05),失语发生率低于经颞组(P<0.05)。结论内镜下经额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经颞入路的血肿清除率高,且能降低脑梗死发生情况,患者预后更佳。
殷骏吴高远钱洪波
关键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术中出血量预后
血浆copeptin、IGF-1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cop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42例aSAH患者,根据发病后3个月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浆copeptin、IGF-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copeptin、IGF-1水平与aSAH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copeptin、IGF-1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女性占比、收缩压、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瞳孔扩张、保守治疗、WFNS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迟发性脑缺血、脑出血、脑血管痉挛比例、血浆copepti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浆IGF-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WFNS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血浆copeptin水平高于WFNS分级Ⅰ~Ⅱ级、Hunt-Hess分级Ⅰ~Ⅱ级、改良Fisher分级Ⅰ~Ⅱ级(P均<0.05),血浆IGF-1水平低于WFNS分级Ⅰ~Ⅱ级、Hunt-Hess分级Ⅰ~Ⅱ级、改良Fisher分级Ⅰ~Ⅱ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WFNS分级、脑血管痉挛后,copeptin(OR=1.625,95%CI:1.504~1.905,P=0.001)、IGF-1(OR=1.823,95%CI:1.653~2.035,P=0.001)与aSAH患者预后相关(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opeptin、IGF-1水平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70,联合copeptin、IGF-1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AUC为0.905。结论血浆copeptin、IGF-1水平升高与aSAH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aSAH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copeptin、IGF-1联合检测可提高aSAH患者预后预测效能。
吴高远倪永丰钱洪波潘捷殷骏吴问亮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肽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后
三维路径图技术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高金华吴高远倪永丰潘捷钱洪波殷骏
该项目属于神经介入放射学科。三维路径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立体成像技术,将介入治疗理念由二维引导推向三维导航。该项目应用最先进的数字血管造影系统的三维路径图功能,在一次旋转血管造影基础上形成的三维路径图全程引导颅内宽颈动脉瘤...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
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GCS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预后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钱洪波殷骏潘捷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进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对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脑疝及破入脑室情况以及患者意识状态对患者的术后生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是否与子女同住、婚姻状况、意识状态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心理健康评分的显著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口数(OR=1.941,95%CI 1.175~3.206)及脑中线位移(OR=0.589,95%CI 0.363~0.956)、脑出血量(OR=10.253,95%CI 6.099~17.235)是影响患者术后生理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婚姻状况(OR=0.487,95%CI 0.357~0.664)及是否与子女同住(OR=5.392,95%CI 5.145~5.652)是影响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家庭人口数、脑中线位移、脑出血量与患者生理健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婚姻状况与心理健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子女同住与心理健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家庭人口数、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婚姻状况以及是否与子女同住密切相关。
殷骏吴高远钱洪波
关键词: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微创穿刺引流疗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对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水肿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清除血肿率高、改善水肿带明显及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钱洪波吴高远殷骏
关键词: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水肿带
脑外伤后患者的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患者的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健康体检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及GCS和GOS和不同GCS及GOS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显著(P<0.05),APTT和TT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GCS和GOS评分患者的PT、FIB、FDP和D-二聚体显著差异(P<0.05),APTT和TT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PT时间延长,FIB、FDP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T、FIB、FDP和D-二聚体可反映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钱洪波吴高远殷骏
关键词:脑外伤凝血纤溶系统
老年患者脑出血发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究老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ICH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多田公式法计算血肿体积并判断血肿是否扩大。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后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血肿扩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与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结果96例ICH患者中17例(17.71%)发生急性期血肿扩大,且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发病后6 h内,75%以上的血肿扩大发生在初次出血的同一部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抗凝血药物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抗凝药物史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发病至首次CT时间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呈负相关,且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男性、抗凝药物史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发生的相关性最强。
钱洪波吴高远潘捷殷骏唐晓磊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