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兵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皖麦19的选育及开发
- 1999年
- 皖麦19具高产、稳产、广适、综抗特点,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增产效应,实施科技为先导,良繁场为依托,以种子部门为龙头,共同开发,严把质量,经过制定推广方略、明确方向,实施“窗口”工程,建立推广机构,变革繁育程序,强化宣传,跟踪服务等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效果显著。利用自身技术人才优势,通过科技开发,实现利场、利所、利民,体现科技面向市场的潜能,实现了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促科研有机结合。
- 李明兵朱卫生张开文陈峰夏恒民刘良柏
- 关键词:小麦选育
- 小麦相邻生态区不同审定标准带来的品种性状差异分析
- 2021年
- [目的]黄淮麦区南片各省品种存在较多的性状差异,通过发掘育成品种的产量、株高和抗病性等差异,找出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学习。[方法]针对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四省审定品种相互备案的产量、产量性状和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产量看,江苏备案品种产量最高,河南次之,安徽最低;陕西审定品种在江苏增产明显;河南、江苏、陕西的品种在安徽表现相差不大。②就株高而言,安徽和江苏的审定品种偏高,河南和陕西的偏低,尤其是河南品种的株高性状明显低于其余三省。③各省审定品种在抗病性上存在差异。安徽审定品种对黄花叶病的抗性比较突出;陕西审定品种对条锈病和纹枯病抗性较强,但大多高感叶锈病;河南和安徽品种对白粉病抗性表现趋势比较一致,品种抗性大都集中在中感—中抗范围,江苏品种则集中在高感—中感区间。河南和安徽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较好(50%以上达到中感);江苏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偏低(达到中感以上占1/4),其中安徽审定品种抗性较好,陕西审定品种抗病性表现次之。[结论]安徽育种者需要改进的小麦性状,在保证抗性前提下,降低株高,提高粒重是工作重点;江苏育种者需要注重的是降低株高,适当提高粒数和粒重,增加对抗赤霉病材料的应用;河南育种者在丰产性与株高结合上走在前列,同时也应加强赤霉病抗性育种工作;陕西育种者在丰产性、抗条锈病方面比较成功,白粉病抗性偏弱,赤霉病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抗叶锈病育种是各省的育种短板。该研究可为品种经营者和使用者针对当地生产实际选用品种提供参考。
- 沈家成黄建华罗干李明兵
- 关键词:备案产量性状株高
-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与栽培育种的关系被引量:1
- 1993年
- 通过对博爱7422、豫麦2号、马场2号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有关性状分析,可以看出,大穗型品种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千粒重和亩穗数;而多穗型品种穗粒数的多少为主要限制因子。在栽培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制定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即针对大穗型品种,前期主攻亩穗数,后期着重提高千粒重;多穗型品种则如何提高单穗结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同时指出,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应将株高、熟期、千粒重、分蘖成穗率作为主要经济性状;多穗型品种在以上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在一定群体下的单穗结实能力。揭示了在半精量播种的情况下,亩穗数和穗粒数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内在联系在及其其它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 李明兵刘治同
- 关键词:小麦栽培
- 高产小麦品种选育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1985~1990年度黄淮南片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产量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黄淮地区南部小麦新品种在产量目标值每亩350~450公斤范围内,应以多穗、中粒、偏少穗粒数的品系筛选为主。在高产栽培方面,不同品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栽培途径,即对多穗、大穗、大粒品种、分别以增加穗粒数、提高亩穗数、稳定千粒重为主攻目标。
- 李明兵刘治同
- 关键词:小麦选择育种
- 宿育1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 1989年
- 宿育1号品种是我所于1976年以郑州741为母本、扬麦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于1981年育成。原名“皖宿8112”。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尤其具有晚播早熟的特点,为群众所喜爱。1984~1985、1987~1988年度,我所小麦室分别对该品种进行了播期、密度裂区试验,以期对大面积生产应用有所裨益。一、试验设计和方法两年密度试验每亩基本苗均为15、20、25、30、40万,播期1984~1985年度为10月20、25、30日、11月4、16、24日;1987~1988年度以10月20日为基数,10天为一级差,均为六个播期,并以播期为主区。
- 李明兵李运民刘治同
- 关键词:小麦栽培
- 小麦新品种‘皖麦68’的密度和行距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明确不同密度和行距对小麦新品种‘皖麦68’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分析了‘皖麦68’密度和行距的产量等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都是正效应,行距对产量是负效应,二者对产量的交互作用是负效应。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是,密度和行距对穗数是正效应,对穗粒数是负效应,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密度为357.45万/hm2,行距为19.03 cm时,‘皖麦68’的最高产量达9215.6 kg/hm2;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穗数为624.48万/hm2,穗粒数40.05粒,千粒重39.13 g。综合极值区间,确定了淮北地区‘皖麦68’产量在9000 kg/hm2以上的播种密度范围是326.6-360.3万/hm2,行距是19-20cm。
- 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李明兵胡森琦董召荣
- 关键词:行距
- 淮北地区新型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筛选与淮北地区土壤特征和玉米栽培条件相适应的玉米专用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比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玉米株高、茎粗、产量、生物量和经济系数,各施肥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农事操作来看,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更易于推广应用。
- 周得宝吴兰云窦乐张建徐茂林李明兵何流
- 关键词:玉米肥料
- 小麦皖宿8802生态效应综合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对皖宿8802的生态表现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性突出,且有广泛适应性。王要特点是亩穗数较多.穗粒数优势较强,千粒重较高,具备优良的田间综合抗性。区试评价.不应局限于产量高低,应将影响产量的诸多性状纳入考察范围,所得结论较为可靠。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新品种性状选育上,应注重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走均衡发展的道路。
- 李明兵
- 关键词:性状小麦
- 皖麦68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麦新品种皖麦68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皖麦68的推广,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制定了皖麦6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播前准备、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提出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区及周边中高产地块种植。
- 周得宝吴兰云董召荣窦乐徐茂林李明兵王娟
- 关键词: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