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文林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清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血
  • 2篇反应蛋白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C反应蛋...
  • 1篇血清D-二聚...
  • 1篇针刺
  • 1篇针灸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通络
  • 1篇配合中药
  • 1篇配合中药治疗

机构

  • 4篇惠州市中医医...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余文林
  • 3篇王国书
  • 2篇李昌生
  • 2篇江燕萍
  • 1篇李亦聪
  • 1篇李轶群
  • 1篇俞昌德

传媒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颅骨缝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颅骨缝针刺(颅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颅针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组(单纯康复训练组),每组30例,分别每日给予颅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针康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方面均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颅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是治疗脑梗死较佳的治疗方案,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王国书江燕萍余文林李昌生颜秀琼俞昌德
关键词:针刺脑梗死康复训练C反应蛋白
颅骨缝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颅针结合康复组(针康组)和康复组各30例。康复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针康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颅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CPR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颅骨缝针治疗对脑梗死可明显降低CR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余文林王国书
关键词:颅针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IL-6、TNF-a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中医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含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复方甘露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D-二聚体、IL-6、TNF-α、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 Vs)、舒张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Vd)、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Vm)、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 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等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s、Vd、Vm、PI、RI等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NFD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评分降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FDS评分、SS-QOL评分降低,MMSE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D-二聚体、TNF-α和IL-6的合成与释放具有密切相关性,适宜临床�
杨雪李亦聪林景琳余文林李轶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D-二聚体IL-6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行中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的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通过改良版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量表(CSI)检测评定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缓解情况,并为其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检测以评定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CSI、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hworth、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药结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王国书江燕萍余文林李昌生颜秀琼
关键词:针灸脑血管疾病痉挛性瘫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