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履职现状调查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和评价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履职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范围和补偿标准提供线索。方法 依据《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2020版)》设置评估指标,对北京市54家三级公立医院2021年度公共卫生履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54家三级公立医院中,公共卫生组织管理整体较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艾滋病规范管理、性病规范诊疗、结核病规范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及健康教育等25项工作开展较好;慢病防治与指导、精神类疾病诊疗服务、儿童死亡防控、食源性疾病监测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等17项工作开展一般;重点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职业病管理服务、妇幼健康服务等8项工作开展不充分。结论 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科室与人员配置情况整体较好,但工作承担和履职情况存在差异,应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范围和补偿标准,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 李利伟姜巧巧赵黔鲁郭政
- 关键词:公共卫生
- 2009-2013年北京市某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09-2013年报告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描述医院报告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采用Excel 2007计算各传染病的报告例数和构成比。结果医院2009-2013年报告传染病21类共8 122例,其中甲类传染病4例,乙类传染病3 384例,丙类传染病3 445例,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 289例。报告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水痘、手足口病和梅毒,分别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31.14%、21.25%、10.68%、8.11%和5.29%。按传播途径分析,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结论要重视多发传染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发生传染病漏报,肠道传染病、水痘和梅毒是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 姜巧巧赵海燕郭政李利伟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
- 某综合医院2013—2016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住院死亡病例信息,明确该院住院患者死因分布情况,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10编码原则,以根本死因作为分类标准,对2013—2016年该院住院死亡患者性别、年龄及死因构成等进行分类汇总,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6年该院病死率为1.75%(976/55 676),标化病死率逐年下降,由2013年的0.48%下降至2016年的0.43%。男性病死率[2.62%(552/976)]高于女性[1.22%(424/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8,P<0.05)。>80~90岁年龄组死亡人数最多,占40.37%(394/976)。排名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25.00%(244/976)]、脑血管疾病[22.34%(218/976)]、呼吸系统疾病[21.93%(214/976)]、恶性肿瘤[9.12%(89/976)]、消化系统疾病[8.61%(84/976)]。结论医院应根据住院患者死因构成情况,加强宣传疾病预防康复知识,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李利伟衣淑娟姜巧巧
- 关键词:住院病人
- 某综合医院2011-2014年性传播疾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1-2014年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疫情报告数据 的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2014年报告的性病疫情资料,采用描 述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 2007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累计报告性 病1 029例。报告病种有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淋病、尖锐湿疣、HIV/艾滋病及生殖 器疱疹六种,其中男639例,女390例。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为20~29岁年龄组。对应分析发现 ,妇产科倾向于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泌尿外科倾向于报 告淋病; 皮肤性病科和其他科室倾向于报告梅毒和HIV/艾滋病。结论 对应分析可用于指 导性病疫情报告工作。医院应重视和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 姜巧巧郭政李利伟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统计分析
- 某综合医院84例麻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麻疹在综合医院的流行特征,为做好院内麻疹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4~2016年确诊的麻疹病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麻疹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发病集中在3~6月份,发病人数最多的是20~39岁。发现麻疹病例的科室主要是发热门诊和皮肤科门诊。结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发热及出疹患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做好麻疹疫苗接种。
- 姜巧巧李利伟郭政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 某综合医院830例水痘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 2022年
- 目的整理2017—2021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接诊的830例水痘患者数据,分析水痘在医院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院内水痘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报告系统导出本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报告的830例水痘患者的记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水痘病例全年均可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发病年龄1~69岁,平均(23.35±10.32)岁;发病人数最多的是20~34岁(60.12%);男433例(52.17%),女397例(47.83%);主要来自北京市朝阳区(83.98%);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27.83%)、学生(20.84%)和家务及待业者(20.36%);就诊科室主要是皮肤科门诊、发热门诊和儿科门诊。结论本院2017—2021年水痘患者的发病年龄推迟,应加强成人水痘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发热及出疹患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做好水痘疫苗接种。
- 李利伟姜巧巧郭政
-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特征
- 某综合医院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我院2006-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住院死亡病例2386例,其中男性1357例(56.87%),病死率3.73%;女性1029例(43.13%),病死率1.7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结论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人群死亡率。
- 姜巧巧赵海燕郭政李利伟
- 关键词:住院病例
- 综合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2016-2017年于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3次/日)并有明确可疑食物暴露史的病例作为监测病例,收集饮食暴露史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7年共有监测病例327例,发病主要集中在2、3季度;致病菌阳性标本集中在3季度检出,总检出率为10.09%,其中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98%、6.12%、0.31%,未检出志贺氏菌。2016、2017年致病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46%、9.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监测病例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扩大主动监测科室,提高监测人群覆盖率。
- 姜巧巧李利伟郭政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病菌
-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梅毒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对梅毒病例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特征及报告科室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报告梅毒分期情况及早期梅毒(包含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436例,男女性别比为1.46:1。梅毒报告病例年龄以20~29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29.36%,其次是30~39岁组和≥60岁组,各占病例总数的21.56%。2015~2019年报告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6.06%。报告梅毒病例的科室为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各占报告病例的26.83%、18.81%、18.35%和36.01%。皮肤性病科报告梅毒病例以二期梅毒为主,占报告梅毒病例的58.97%,泌尿外科报告以一期梅毒为主,占65.85%,妇产科和其他科室报告以隐性梅毒为主,各占95.00%和97.45%。男、女性梅毒病例婚姻状况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745,P=0.021)。结论 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在<20岁组和20~39岁年龄组占比较高,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教,加大梅毒筛查力度,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
- 姜巧巧郭政李利伟
- 关键词:梅毒
- 中国内地首例本土感染猴痘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描述中国内地首例本土感染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今后猴痘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及高风险暴露史,确定其感染来源。根据方案对其密切接触者(密接)开展管理,追踪其发病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采集的人员及环境样本进行检测。结果2023年5月26日,病例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27日出现发热,31日经检测咽拭子、皮疹涂抹、血液样本猴痘病毒核酸阳性,6月1日前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6月12日出院。病例发病前21 d内,因与1例入境猴痘感染者发生两次性接触导致感染。在该病例发病后,1例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密接出现续发感染,其发病后到访的公共场所环境样本猴痘病毒核酸均为阴性,未发现其他接触者出现感染。结论此病例为我国内地首例猴痘本土感染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为输入性猴痘病例,造成1例性接触密接感染。当前亟需提升猴痘的发现及诊断能力,及早针对男同性行为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猴痘向一般人群扩散风险相对较低。
- 张鼎言李夫李利伟林杨张芳蕾黄晨铭张烨吴钶韩柏慧窦相峰孟玲玉齐啸
- 关键词:猴痘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