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贤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团的水平和垂直尺度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CloudSat-CALIPSO二级云产品2B-CLDCLASS-LIDAR,统计中国及其周边海域对流云的发生频率,根据对流云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及周边海域划分为青藏高原(TP)、东部陆地(EC)、南部海域(SO)和西北太平洋(WP)4个子区域,并研究了4个子区域积云团和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统计结果表明,海洋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2km,陆地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1km,海洋下垫面热力性质均匀,积云团尺度更大;陆地下垫面非均匀性强,积云团分布更为零散。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为10—50km,东部陆地最大,约为45km,西北太平洋最小,约为30km。陆地深对流云团水平尺度较海洋上大,且多尺度特征显著,应该与深对流云发生的复杂天气背景有关。积云团的垂直尺度范围为0.24—2km,4个区域无明显差异。垂直尺度海洋深对流云团大于陆地云团,其中在南部海域地区最大,约为15km,青藏高原最小,约为10km。与陆地云团相比,海洋深对流云团表现为水平尺度更小、垂直尺度更大的中尺度对流体特征。
- 卢志贤李昀英方乐锌
- 伴随东亚夏季风北推的云垂直结构
- 在日时间尺度上,用降水表征东亚夏季风,采用EEOF方法确定了东亚夏季风北推的过程,然后基于2007-2010年5-9月的Cloud Sat/CALIPSO资料,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伴随东亚夏季风北推的云垂直结构。结果表明...
- 孙国荣李昀英卢志贤李思聪
- 关键词:云水含量
- 文献传递
- 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全球不同类型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基于Cloud Sat-CALIPSO(Cloud Sat–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总云量和8类云的云量、云底高、云顶高、云厚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总云量为66.7%,其中卷云(Ci)和层积云(Sc)云量之和与其他6类云量总和相当,是全球云量最多的两类云。积状云云量呈现从赤道向极地递减的特征,层状云则相反,反映了二者不同的生成环境,同时下垫面地形和天气系统也严重影响云的分布。8类云的高度及厚度特征有显著差异。Ci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较高,厚度则较薄;高层云(As)和高积云(Ac)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位于大气中层,但As比Ac出现的高度高且厚度大;层云(St)、层积云和积云(Cu)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很低,属于薄的低云;雨层云(Ns)和深对流云(DC)云底较低但云顶伸展很高,归属于厚云类。总体而言,海洋上云底高度较陆地低;赤道等大气不稳定地区,云底较高,云厚度较大;高原地区则表现出"高云不高,低云不低,云厚较薄"的特征。
- 方乐锌李昀英孙国荣高翠翠卢志贤
- 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的水平和垂直尺度
- 利用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Cloud Sat云产品,统计了中国及其周边海域对流云的发生频率,根据对流云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及周边海域划分为青藏高原(TP)、东部陆地(EC)、南部海域(SO)和西北太平洋(...
- 卢志贤李昀英方乐锌
- 关键词:对流云
- 文献传递
- 华北夏季旱涝的云量和大气环流特征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年各类云的云量变化,并用ERA再分析资料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和积云云量在旱、涝年的变化趋势相反,除高层云外其余各类云在涝年的降水概率大于旱年。华北夏季旱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纬向型的鞍形场,华北地区和东部海域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距平环流形势。85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以南为反气旋性异常中心,西太平洋地区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华北地区受控于脊前的偏北距平气流,不利于暖湿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高层为散度负距平,低层为散度正距平,不利于云的形成和云产生降水。涝年与之相反。
- 孙国荣李昀英高翠翠卢志贤
- 关键词:夏季云量大气环流
- 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Cloud Sat-CALIPSO卫星资料,对中国东部及其周边海域(20°—35°N,103°—137°E)夏季(7—8月)深对流云的云水路径、云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以及粒子数浓度等微物理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上述微物理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液态水路径可以达到1 000 g/m^2,海上液态水路径逐渐减小到600 g/m^2左右,在海洋上深对流云的冰水路径约为1 600 g/m^2,而在中国东部冰水路径大约为1 200 g/m^2;夏季深对流云的液态水含量在47—104 mg/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分布高度在5 km左右达到极大值,冰水含量的分布概率单调递减,在7—11 km高度的值大于200 mg/cm^3;液态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8—13μm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有效半径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108μm处分布概率达到最大,最大值出现在5.8 km高度处且值为108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在55—65个/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数浓度极大值出现的高度最大值为4.6 km,冰粒子数浓度小于297个/L,在5 km高度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到12.3 km高度处达到最大。
- 卢志贤李昀英
- 关键词:CLOUDSAT云水含量
- BCC模式对东亚区域云量的模拟
- 基于Cloud Sat和NCEP资料评估了BCCSM1.1和BCCSM1.1m对东亚区域云量的模拟效果,并探讨了误差来源。两个模式基本上模拟出了云量的分布形势、季节变化和垂直方向上云量大值带随地形的变化特点,但模拟的云量...
- 孙国荣李昀英高翠翠卢志贤
- 关键词:云量
- CMIP模式对东亚区域云量的模拟
- 用CALIPSO-GOCCP观测资料评估了参加CMIP5的Can ESM2、Had GEM2-ES、IPSL-CM5A-MR、MIROC5和MPI-ESM-LR五个模式对东亚区域云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除了IPSL-C...
- 孙国荣李昀英高翠翠卢志贤
- 关键词:CMIP云量
- 文献传递
- 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中国东部暖季深对流云和层积云的宏微观特征
-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区分降水和非降水情况,研究了暖季(4-9月)中国东部地区(20-35°N,105-150°E)海洋和陆地上空深对流云和层积云的微物理特征,主要包括液态水含量、冰水含量、粒子数浓度、有效半径、...
- 李思聪李昀英孙国荣卢志贤
- 关键词:CLOUDSAT层积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