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虎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重症
  • 2篇海拔
  • 2篇高海拔地区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机械通气
  • 1篇有创
  • 1篇有创无创序贯...
  • 1篇妊娠
  • 1篇伤患者
  • 1篇声门下吸引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者
  • 1篇衰竭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后
  • 1篇剖宫产术后患...
  • 1篇抢救
  • 1篇重症肺炎

机构

  • 3篇青海红十字医...

作者

  • 3篇赵虎
  • 2篇王文欣
  • 2篇董颖
  • 2篇曹蔚堂
  • 2篇徐波

传媒

  • 2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海拔地区晚期妊娠并重症肺炎剖宫产术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并发重症肺炎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006年10月—2014年4月收住在青海红十字医院ICU(海拔2 260m),妊娠晚期并重症肺炎剖宫产术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73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其余治疗两组均相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抗生素方案等)。观察每组患者在入ICU即刻、俯卧位1h、2h、4h监测患者气道阻力(Raw)、静态顺应性(Cst,rs)、动脉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腹腔压力、血肌酐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1氧合变化,治疗组行俯卧位通气1小时PaO_2、PaO_2/FiO_2即有显著升高,并在2h、4h有持续增高的趋势,对照组机械通气4小时PaO_2、PaO_2/FiO_2较同组其它时点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组通气1h、2h、4h的PaO_2、PaO_2/FiO_2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2呼吸力学变化:同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各时点Cst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俯卧位通气4小时Raw较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各时点Raw无明显变化;3预后和并发症:73例患者均治愈,但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腹腔压力较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血肌酐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刀口感染或刀口裂开。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较快改善高海拔地区并重症肺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手术刀口愈合及肠道功能恢复也并无不良影响,可以作为高海拔地区并重症肺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治疗选择。
王文欣董颖徐波曹蔚堂赵虎
关键词:俯卧位重症肺炎剖宫产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年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效果。方法 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为样本,均为重症,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组,研究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干预,对照组持续有创机械通气干预,对比呼吸衰竭患者各项抢救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及总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呼吸机相关肺炎率、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重新插管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等均较对照组高,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等应激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干预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成功率较高、通气时间缩短,同时可减轻通气治疗引发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高效可行。
赵虎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疗效
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高海拔地区重症脑损伤患者的应用研究
2015年
目的:高海拔地区重症脑损伤患者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观察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VAP发生率、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海拔2 260m2012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需行气管切机械通气重症脑损伤患者41例,伤后24小时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间断声门下吸引组(IASS组)21例和非声门下吸引组(NASS组)20例,两组均选择polyvinyl chloride(7~8)号高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其中IASS组气管套管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所有患者保持30°仰卧位,气管套管套囊压力25cm H2O,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需吸痰,IASS组每小时行声门下吸引一次。所有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每日吸痰次数,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吸痰与非吸痰时颅内压、镇静剂使用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IASS组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吸痰次数、咪达唑仑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NASS组。所有患者吸痰时颅内压明显高于非吸痰时。两组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高海拔地区、重症颅脑损伤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气道内引流量及吸痰次数,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颅内压波动,降低镇静剂使用量,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王文欣董颖徐波曹蔚堂赵虎
关键词:声门下吸引重症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