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琴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有入流分支管路的多相流动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 2016年
- 对于采液指数较高的油井,水平管路压降预测准确与否,将会显著地影响油井产量的预测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在多相管流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水平管路变质量流动实验系统,针对水平管路变质量流动规律进行了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实验研究,并拟合得到符合实际流动特征的阻力系数计算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拟合无滑脱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与两相流动雷诺数得到的拟合公式,能够用于水平有入流管路多相管流的压降预测;气液比较大时,侧流对压降没有明显的影响;气液比较小时,侧流存在会增大压降。
- 彭壮汪国琴徐磊何显荣张鑫
- 关键词:变质量流动压降
- 基于电模拟实验的鱼骨状分支井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为研究鱼骨状分支井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并检验李春兰鱼骨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开展了鱼骨状分支井电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鱼骨状分支井分支位置、分支长度、分支数、分支夹角以及分支分布方式等因素对产能均有影响,其中,分支位于两端时的产能大于分支位于中部时的产能;产能随着分支长度、分支数和分支夹角的增加而增大,增大趋势逐渐减弱;分支均匀分布与对称分布的产能接近,同侧分布产能则低于前面两种情况,且分支越长,产能差异越大。通过正交实验评价各参数对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顺序为:分支数>分支长度>分布方式>分支夹角;当分支均匀分布时,李春兰2005年公式精度要高一些,而分支对称分布和同侧分布时,李春兰2010年公式精度更高。实验结果为鱼骨状分支井的优化设计以及注采井网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彭壮汪国琴
- 关键词:电模拟产能正交实验
- 底水油藏高含水水平井注N_2实验与参数优化被引量:4
- 2016年
- 在深入调研N2吞吐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塔河油田实际情况建立了塔河9区TK907井模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储层的真实情况。首先,进行衰竭式生产,当压力降到20 MPa时,进行底水驱形成底水脊进;当底水侵入到水平段、含水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注入N2进行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对底水油藏中高含水水平井进行N2吞吐后,能使采收率提高10.0~20.0百分点。同时得到以下认识:1)N2吞吐具有良好的压脊作用;2)吞吐中有明显的毛细管力滞后现象;3)含水率为80%时,是注入N2的最佳时期;4)在不超过地层破裂压力的情况下,注气量、注气速度和焖井时间这3个参数越大越好;5)影响N2吞吐效果的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注气量、焖井时间、注入速度、注气时机、地层压力恢复水平。
- 李亮张建军林森汪国琴
- 关键词:底水油藏物理实验
- 水平井筒气水两相流动压降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采用水平井开发有水气藏时,由于水平井中复杂的两相渗流规律以及水平井筒中特殊的流动状态,使得当流体从孔眼流入时会对水平流动产生显著影响,造成常规水平圆管气水两相流动规律不适用,其突出表现为流动中的压降变化。为了探索水平井筒气水两相流动压降分布规律,运用划分微元段的思想,建立了水平段一维混合流动井筒压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平气井携液模型,并采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模拟气水同产水平井筒内的混合流动。研究表明,随着主流流速的增大,井壁摩擦压降、孔眼粗糙度压降以及混合压降都增大;井径的增加导致井壁摩擦压降和孔眼粗糙度压降都减小;而流体黏度只对孔眼粗糙度压降产生影响,增加黏度会引起粗糙度压降的增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井筒指端到跟端,流量增大,流速增大,孔眼入流会产生压力降,沿程总压力减小,符合井筒流动压降的原理。
- 彭壮汪国琴徐磊何显荣王春燕胡松
- 关键词: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压降数值模拟
- 大输量多相混输管路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研究大输量条件下多相混输管路的流动特性,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长江大学多相流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水平状态的高气液量两相流模拟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内径为60 mm、长9.4 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并利用高速摄像仪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流型。通过对实验流型进行整理,将水平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划分为分层流、泡状流、段塞流和环状流,并与典型的Mandhane流型图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对实验范围内的几种典型流型下的压降梯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泡状流区域压降梯度随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段塞流区域压降梯度随气流速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环状流区域压降梯度随气流速的增加而继续增大。
- 彭壮汪国琴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型压降
- 高气液流速下垂直管两相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弥补高气液流速下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流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空白,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垂直向上的高气液量下两相流实验研究。采用内径为60 mm、长9.4 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利用高速摄像仪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流型;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对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气液量下,垂直向上管中出现的流型主要为搅混流、环状流和细束环状流,泡状流和弹状流所占的比例很小;压降波动曲线变化与流型转变间存在相关的联系。
- 彭壮廖锐全汪国琴何显荣刘自龙罗威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压降含气率数值模拟
- 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压降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深入了解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动特性并准确预测流动过程中的压降变化,以白油、自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油气水三相流流动实验研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流型进行整理,将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划分为分层流、泡状流、间歇流(段塞流和弹状流)和环状流。基于Chishlom的压降关联式,重新定义了关联参数C,并提出了适用于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的压降预测关联式。通过与实验测量压降比较可知,改进的压降预测关联式能较好地预测水平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压降,可以作为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摩擦压降计算的通用关系式。
- 汪国琴赵方强
- 关键词: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压降关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