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魁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韧带
  • 2篇关节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疾病
  • 1篇踝关节
  • 1篇踝关节不稳
  • 1篇踝关节外侧
  • 1篇踝关节外侧副...
  • 1篇踝损伤
  • 1篇脱位
  • 1篇外侧副韧带
  • 1篇外侧副韧带损...
  • 1篇外侧韧带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距骨
  • 1篇后脱位
  • 1篇肩关节
  • 1篇肩关节后脱位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华英汇
  • 3篇马魁
  • 2篇陈世益
  • 1篇张健
  • 1篇李宏云
  • 1篇陈爽
  • 1篇李云霞
  • 1篇陶虹月
  • 1篇乔洋

传媒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伴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软骨的T_2-mapping评估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应用T_2-mapping定量评估伴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LAL)损伤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LAI)患者的距骨软骨退变情况。方法:搜集19例来本院就诊的伴有LAL损伤的慢性LAI患者和21例健康受试者。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T_2-mapping扫描和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分。将距骨滑车软骨分为内侧前部(MA)、内侧中部(MC)、内侧后部(MP)、外侧前部(LA)、外侧中部(LC)、外侧后部(LP)6个部分。测量并计算每个软骨区域的平均T_2值,总距骨软骨(TTC)的T_2值由6块软骨的平均T_2值得到,计算慢性LAI组每个软骨区域T_2值相对于对照组相应软骨区域T_2值的增加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慢性LAI组与对照组各软骨区域T_2值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慢性LAI组T_2值与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性LAI组的距骨MA、MC、MP和TTC软骨区域的T_2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26,P=0.002,P<0.001),其中MA软骨区域T_2值的增加率最为显著(18.65%)。慢性LAI患者的AOFAS评分为69.32±7.22,MA软骨区域的T_2值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其余软骨区域T_2值与AOF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伴有LAL损伤的慢性LAI患者的距骨软骨发生了退变,主要累及距骨内侧软骨面,MA软骨区域最为明显,MA是影响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的主要软骨区域。
陶虹月胡忆文乔洋马魁华英汇陈爽
关键词:踝损伤外侧韧带软骨疾病
关节镜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4例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及肱骨头前方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4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并对其中3例肱骨头缺损在25%~50%的患者行改良镜下Mclaughlin术,术前及术后进行随访并进行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复位成功,随访时间平均30.0个月。Constant评分从术前平均20.0分改善至术后平均76.8分。UCLA评分从术前平均13.0分改善至术后33.5分。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方便、微创、疗效良好、后遗症少。
华英汇陈世益马魁李云霞
关键词:肩关节后脱位关节镜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定量解剖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及其起止点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结果:19例人体下肢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平均长度为23.1±2.98 mm,其中单束8例(42.1%),双束11例(57.9%)。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平均距离(AA)为17.1±3.00 mm,至腓骨隐匿结节(AO)平均距离为5.1±1.69 mm,至腓骨尖(AT)平均距离为14.1±2.86mm,前距腓韧带距骨止点至距骨上下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4±2.25 mm及18.4±2.30 mm,至距骨前外软骨面的平均距离为4.8±1.42 mm。跟腓韧带(CFL)平均长度为31.4±3.55 mm,跟腓韧带腓骨起点至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的平均距离为6.4±2.55 mm,跟腓韧带与前距腓韧带间夹角为116.6±12.69°,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至跟骨外侧结节(CP)平均距离为15.4±2.86 mm,至跟骨后上缘(CC)平均距离为13.9±2.46 mm,至距下关节面(CS)平均距离为15.2±3.21 mm。以变异度衡量各解剖标志相对稳定性结果如下:ATFL腓骨止点AA(17.54%)
马魁华英汇李宏云张健陈世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