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琦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老年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训练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置入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疏松性
  • 1篇髓内
  • 1篇锁定钢板
  • 1篇综合康复
  • 1篇桡骨远端
  • 1篇桡骨远端骨
  • 1篇桡骨远端骨折

机构

  • 2篇昆山市第一人...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袁琦
  • 3篇李强
  • 2篇吴晗
  • 2篇张鉴
  • 1篇郝彦明
  • 1篇吴晗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在综合康复训练实施的同时,给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搜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50例,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首先进行综合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观察组患者联用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至少进行2个月康复训练,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量表评价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变化,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直度)。结果: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活动度、疼痛、肌力、屈曲畸形、功能、稳定性评分均明显升高,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8.500、4.916、14.176、13.782、6.497、11.894,t对照组=6.718、2.509、4.609、5.101、5.237、6.529,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屈伸弧度、伸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观察组=31.600、30.967、14.973,t对照组=25.029、23.167、12.800,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施行综合康复与等速肌力训练的联合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袁琦
关键词:综合康复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功能疗效
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AO/OTA 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比较InterTAN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AO/OTA 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60岁)骨质疏松AO/OTA 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96例,其中男72例,女124例,患者年龄为60~88岁,平均72.1岁。致伤原因:跌倒损伤142例,车祸伤54例。骨折分型:A2.1型32例,A2.2型73例,A2.3型91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InterTAN组(86例)和PFNA组(110例)。结果本组均获14~38个月随访,平均32.4个月。PFNA组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概率(2.3%)低于InterTAN组(8.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InterTAN组未见近端螺钉切出,而PFNA组发生3例近端螺钉切出,予以翻修处理;PFNA组术后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行翻修手术。两组的失败发生率相比,InterTAN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0.271,0.623);两组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相比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AO/OTA 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袁琦李强郝彦明吴晗
关键词:髋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髓内
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外支架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采用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吴晗张鉴李强袁琦
关键词: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髋关节功能比较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骨折后骨头粉碎的情况居多,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并发很多内科疾病,各类脏器功能不足,手术承受能力差,也为内固定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治疗风险,所以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不统一。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置入内固定,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后采用随访的方式,对两组骨折患者的术中指标、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置入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势。
吴晗张鉴李强袁琦
关键词:植入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骨折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