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众一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静脉
  • 3篇腔内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动静脉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内瘘
  • 2篇腔内激光
  • 2篇曲张
  • 2篇下肢
  • 2篇下肢静脉
  • 2篇下肢静脉曲张
  • 2篇疗法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瘘
  • 2篇静脉曲张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6篇田众一
  • 4篇史卫军
  • 4篇余波
  • 3篇童进东
  • 1篇王廷峰
  • 1篇谭晋韵
  • 1篇史伟浩
  • 1篇谭德炎
  • 1篇贾罗琦
  • 1篇伍雯
  • 1篇赖碧红
  • 1篇张鹏
  • 1篇陈丽华
  • 1篇顾燕红
  • 1篇吴德俊
  • 1篇邓颖
  • 1篇刘进军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泡沫硬化疗法联合中药外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比较泡沫硬化疗法联合中药外洗法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患者共1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55例和硬化联合外洗组105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以及点状抽剥术,硬化联合外洗组则采用泡沫硬化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闭塞术,术后同时采用中药外洗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总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主观感受好转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溃疡表面面积。结果 硬化联合外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主观感受好转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溃疡表面面积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泡沫硬化疗法联合中药外洗法,同时采用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术与腔内激光闭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具有安全、可靠、简单、经济、可重复的特点,将成为一项具有明显特色的治疗技术。
史卫军田众一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中药外洗法传统手术治疗腔内激光
泡沫硬化疗法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比较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髙位结扎和(或)腔内激光闭塞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9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517例和硬化治疗组473例。传统手术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点状抽剥术,硬化治疗组行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术和(或)腔内激光闭塞。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硬化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数量、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泡沫硬化疗法联合大隐静脉主干髙位结扎和(或)腔内激光闭塞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简单、经济、可重复的特点,将成为一项具有明显特色的微创治疗技术。
史卫军田众一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硬化疗法传统手术治疗
前臂失功动静脉内瘘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后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患者,29例开放手术修复,13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修复。并用Kaplan-Meier法制作狭窄病变内瘘(伴或不伴血栓)修复后内瘘通畅的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手术修复和介入修复后通畅率的差异。结果:随访1~18个月,手术组29例修复成功(100%),PTA组12例修复成功(92%),伴有狭窄的内瘘修复后瘘管的通畅率平均生存时间:手术修复组(16.811±0.803)月,介入修复组(6.092±0.787)月,Log Rank检验,χ^2=7.098,P=0.008,对伴有狭窄的内瘘,手术修复后通畅率显著高于介入修复后通畅率。结论: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位置和手术方式可较好的修复失功内瘘,通畅率较高;PTA修复内瘘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手术组高,且对复杂病例应慎用。
童进东田众一赖碧红史卫军吴德俊顾燕红余波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在血管造影中的体内外实验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索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在血管造影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下遥控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使配套导管进入血管模型的指定血管。在动物实验中,远程操控该系统,使造影导管分别进入巴马小型猪的主动脉弓部各主要分支并完成全脑血管造影,记录上述过程的技术成功率、平均用时及曝光剂量,并与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目标血管均成功进入,远程控制Mirage^TM导管分别进入血管模型中的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各5次,平均用时分别为(21.3±2.8)s、(28.8±5.2)s、(17.7±2.6)s、(31.5±5.1)s和(24.2±3.7)s,平均曝光剂量分别为(9.3±1.2)mGy、(12.4±2.2)mGy、(7.4±1.2)mGy、(14.2±2.5)mGy和(10.4±1.9)mGy。完成巴马小型猪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入左无名动脉、右无名动脉、右折返动脉、颈内动脉总干、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的平均用时分别为(41.5±6.8)s、(29.1±3.7)s、(40.7±5.5)s、(40.1±5.8)s、(59.6±9.0)s和(60.3±10.1)s,平均曝光剂量分别为(40.6±6.5)mGy、(36.0±5.2)mGy、(39.8±6.1)mGy、(43.9±6.7)mGy、(51.0±7.4)mGy和(50.1±7.8)mGy,与传统方法造影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可以远程操控导管进入血管模型分支及巴马小型猪的分支并行DSA造影,初步验证了该系统具备远程完成血管造影造影手术的可行性。
谭晋韵贾罗琦史伟浩田众一童进东邓颖余波
关键词:血管腔内技术机器人系统脑血管造影
Ⅰ、Ⅱ型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不固定补片与缝合固定补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8
2017年
目的:比较Ⅰ、Ⅱ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缝合固定补片与不固定补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为123例成年初发单侧Ⅰ、Ⅱ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于耻骨梳韧带、联合肌腱与腹直肌(缝合组),52例未固定补片(未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腹股沟疝的类型与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成功完成。与未固定组相比,缝合组术中出血量[(14.5±0.8)ml vs.(7.7±0.7)ml]较多(P<0.001),手术时间、疝囊处理(横断vs.剥离)、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肿、慢性疼痛与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中缝合固定补片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不固定补片同样可取得满意持久的修补效果。同时缝合固定补片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慢性疼痛,是值得考虑的补片固定方式。
刘进军张鹏余波伍雯田众一陈丽华王廷峰
关键词:疝修补术补片固定
腕部头静脉的解剖研究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上肢腕部头静脉解剖学特点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慢性肾衰竭5期患者,术前彩超辅助下标记头静脉主干,以腕部头静脉手背支和头静脉拇指支汇合点为中心,将腕部头静脉分成腕部远心端头静脉段和腕部近心端头静脉段,测量各段静脉直径、静脉分支及瓣膜的数量、各段头静脉与桡动脉间距等指标,并通过术中观察再次确认静脉的瓣膜及分支。结果:腕部远心端段头静脉直径明显小于腕部近心端段头静脉直径,两者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腕部近心端段的头静脉瓣膜及静脉分支较远心端段少,两者相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腕部近心端段的头静脉与桡动脉间距离较腕部远心端头静脉近(P<0.05)。结论:上肢腕部远心端头静脉偏细小,且存在较多的分支及瓣膜,而腕部近心端头静脉有更大的直径以及较少的分支和瓣膜,更符合临床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要求。
童进东谭德炎田众一史卫军余波
关键词:动静脉瘘血液透析头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