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灸
  • 3篇原发性
  • 3篇肝癌
  • 3篇刺络
  • 3篇刺络泻血
  • 2篇血清
  • 2篇中医
  • 2篇肝癌大鼠
  • 2篇TGF-Β
  • 2篇TGF-Β1
  • 2篇刺血
  • 2篇刺血疗法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蛋白
  • 1篇穴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清AFP

机构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刘新燕
  • 9篇赵慧玲
  • 7篇吴云
  • 3篇魏珂
  • 3篇陈子晨
  • 3篇战慧敏
  • 3篇谭丽
  • 1篇杨佳
  • 1篇柳杨
  • 1篇李玥

传媒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俞配穴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以"合俞配穴"理论探究针刺肝俞穴和足三里穴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针刺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应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A、LN水平;选取肝左叶小块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水平明显升高(P<0.01),Masson染色显示肝脏明显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针刺组大鼠血清HA水平明显减少(P<0.01),两组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针刺肝俞穴、足三里穴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大鼠血清细胞外基质HA、LN有关。
魏珂柳杨田年秀赵慧玲吴云刘新燕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及治疗现状被引量:8
2015年
原发性肝癌(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该病一般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且致死率高,因此有"癌中之王"之称。目前临床上针对HCC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法,不良反应较大,中医在诊治HCC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查阅近10年资料,从中医对HCC病名、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现状加以整理论述,为今后HCC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开创新思路。
吴云刘新燕黄煜璋赵慧玲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治疗
针灸干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5年来关于针灸疗法干预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文献,从针灸干预MS、针药结合干预MS、其他针法干预MS三个方面进行概述总结,以期了解不同针灸疗法防治MS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针灸干预M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刘新燕赵慧玲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针灸疗法
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AFP、SF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大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刺络泻血对HCC的预防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腹腔注射建立HCC模型,刺血预防组在造模开始同时取肝经浅表络脉刺血,0.5 mL/次,2次/周,至13周。第13周末,腹主动脉取血5 mL,采用ELESA法测定3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肿瘤标志物AFP、S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LT、ALP、GGT、AFP、SF含量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对HCC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肝功能指标,保护肝脏,下调肿瘤标志物AFP、SF水平有关。
吴云赵慧玲刘新燕魏珂陈子晨谭丽战慧敏
关键词:刺络泻血甲胎蛋白铁蛋白
中国针灸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6
2017年
文章简要回顾近代中医针灸在美国所出现的"三次高潮",重点介绍美国针灸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医疗、教育、执照考试、立法及保险、科研、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的探讨,以期了解中国针灸在美国的发展现况。经过40多年的发展,针灸已成为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疗法,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认可,针灸的医疗范围越来越广,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执照考试趋于规范,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医疗保险循序覆盖,科研项目不断增加,中美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随着中美两国政府间的高度重视,针灸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相信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必将日益繁荣壮大。
刘新燕赵慧玲吴云战慧敏谭丽陈子晨
关键词:针灸文化交流
中医药文化在美国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8
2017年
文章立足于中医药文化在美国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治大局与大势,通过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价值意义,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发展前景及战略,以期揭示促进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各种动力,加速中医药对外传播的进程,增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赵慧玲吴云刘新燕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刺血疗法对DEN诱导的HCC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
刺血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是指利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破人体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消癞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笔者导师发现刺血疗法可以有效防治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向肝癌的进...
刘新燕
关键词:刺血疗法二乙基亚硝胺肿瘤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疗法的理论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刺络泻血疗法理论在《黄帝内经》有完整记载。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经文,了解到构成刺络泻血疗法的完整理论体系。刺络泻血法,又称泻血法、刺血法,古代称之为“刺络”。《黄帝内经》162篇中共有46篇(《灵枢》26篇、《素问》20篇)对刺络泻血法作了论述。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了刺络泻血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探讨《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理论基础,对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佳吴云魏珂田年秀刘新燕赵慧玲
关键词:《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灵枢》《素问》历代医家针灸医学
刺血疗法对原发性肝癌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原发性肝癌(HCC)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HCC大鼠癌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法诱导建立HCC模型,为期13周。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模型组只抓取按压;刺血预防组从造模开始即给予大鼠后肢肝经浅表静脉处刺血,每次0.3~0.5 ml,每周2次,至13周。第13周末,以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5 ml,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检测,剖取肝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FP-L3、VEGF、TGF-β1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血预防组大鼠AFP-L3、VEGF、TGF-β1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模型组肿瘤灶诱导形成,癌结节较多;刺血预防组癌细胞数量较少,仅见少量结节形成。结论:刺血疗法具有预防或延缓肝癌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刘新燕赵慧玲吴云魏珂陈子晨谭丽战慧敏
关键词:刺血疗法转化生长因子Β1
刺络泻血治疗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通过刺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与口服血脂康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确诊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取双侧1组穴位进行刺络泻血治疗(共3组穴位:1足三里、阴陵泉;2委阳、阳陵泉;3丰隆、曲泉);对照组予以口服血脂康胶囊0.6g 2次/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B超、TC、TG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检测,记录不良反应,最后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87.87%,总疗效相当。刺血疗法可显著改善脂肪肝B超影像学,显著降低TG、TC水平,其中降TG、TC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结论:刺络泻血疗法是治疗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单纯性脂肪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李玥刘新燕方金赵慧玲
关键词:刺络泻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