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228 被引量:945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矿业工程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天文地球
  • 17篇机械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电气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化学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瓦斯
  • 27篇煤层
  • 19篇煤矿
  • 9篇输送机
  • 8篇加载
  • 8篇工作面
  • 7篇顶煤
  • 7篇液压支架
  • 7篇数值模拟
  • 7篇特征指标
  • 7篇瓦斯抽采
  • 7篇巷道
  • 7篇淮北矿区
  • 7篇放顶
  • 7篇放顶煤
  • 6篇支护
  • 5篇地质
  • 5篇岩石力学
  • 5篇应力
  • 5篇综放

机构

  • 92篇中国矿业大学
  • 4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8篇安徽理工大学
  • 22篇淮北矿业(集...
  • 17篇河南理工大学
  • 12篇淮北矿业集团
  • 5篇平顶山天安煤...
  • 3篇淮南工业学院
  • 3篇江苏省城市规...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江苏华源灌排...
  • 2篇徐州八方安全...
  • 1篇北京工业职业...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225篇李伟
  • 17篇程远平
  • 16篇赵洪宝
  • 14篇胡桂林
  • 14篇张欢
  • 10篇汪爱明
  • 10篇孟国营
  • 10篇程晓涵
  • 10篇景海涛
  • 9篇杨胜强
  • 9篇王亮
  • 8篇王中伟
  • 8篇张海涛
  • 7篇李明好
  • 7篇张德坤
  • 7篇鹿存荣
  • 7篇张行
  • 6篇刘剑
  • 6篇李栋
  • 6篇吴虎城

传媒

  • 14篇煤炭科学技术
  • 9篇煤炭工程
  • 9篇煤矿安全
  • 9篇消防科学与技...
  • 7篇煤矿机械
  • 6篇煤炭学报
  • 5篇矿山机械
  • 4篇能源技术与管...
  • 3篇中国煤炭
  • 3篇煤炭技术
  • 3篇安徽科技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煤矿开采
  • 3篇测绘科学
  • 3篇工矿自动化
  • 2篇机械传动
  • 2篇压力容器
  • 2篇机床与液压
  • 2篇润滑与密封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3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21篇2016
  • 20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16篇2012
  • 16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AC程序在容光矿石门揭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实现容光煤矿安全揭煤,以容光矿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考虑岩层的分层力学性质变化,再现了掘进巷道围岩应力、应变分布,并且通过观测线对揭煤各部巷道底板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井工作面下方有“漏斗”型采动卸压区,在距煤层法距5m处,井筒工作面卸压范围为下部8~10m,“漏斗”四周距井筒壁外围2~3m左右;揭穿煤层时,井筒工作面卸压范围为下部11~13m,“漏斗”四周距井筒壁外围2—3m。掘进面距离煤层越近,峰值应力越大,5ITI垂距时为25MPa,揭开煤层后为35MPa。应力集中区由掘进面向顸板处发展,而深部应力移动区向靠近煤层区发展。在距离井筒工作面下方5m,井壁周围2m左右的范围内,有相对较为明显的位移变化。
李伟杨胜强鹿存荣
关键词:石门揭煤数值模拟FLAC-3D
海石湾井田CO_2成藏演化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窑街海石湾井田为研究背景,以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CO2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地球化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表面物理化学、岩石力学、采矿工程、渗流力学、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工程实践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井田CO2成因、CO2成藏规律、CO2的赋存状态、海石湾煤对CO2的吸附解吸特性、孔隙压力对煤层卸压作用机制以及工程实践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对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CO2的碳同位素与氦同位素测定结果,实测海石湾井田主要测点的CO2含量均大于60%,实测δ13CCO2变化范围主要为+1.00‰~-5‰,3He/4He测定值均为10-8数量级,R/Ra为0.004 2~0.185 0,分析认为海石湾煤田中CO2为无机地壳来源。并根据F19断裂构造岩性质、多期运动性以及实验分析,提出了海石湾井田CO2为F19韧-脆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成因;且F19断裂在井田CO2成藏过程中起到了成气断裂、输气断裂和封气断裂的多重作用。(2)建立了修正的D-A模型,该模型对现有的高压吸附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并对海石湾煤对超临界CO2吸附等温线进行了分析,引入了聚合物的自由体积理论对异常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到了解吸曲线的初步验证。(3)海石湾井田煤二层埋深600~1 000 m时,地温为31.72~43.88°C,实测最大瓦斯压力为7.3 MPa,井田东部CO2浓度超过90%,计算海石湾井田东部区域的混合瓦斯含量达到50~60 m3/t,现场测定、实验测定以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赋存超临界CO2。(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保护层工作面推进,下伏煤岩体的采动卸压范围及煤二层的膨胀变形量均随着孔隙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最大绝对变形量为328 mm,最大相对变形量可达0.5%,随着保护层推进与孔隙压力的增大,被保护层发生塑�
李伟
关键词:成藏机制超临界CO2
卷盘式喷灌机液压驱动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卷盘式喷灌机是实现土地喷灌的农用机械。利用卷盘式喷灌机对农作物进行喷灌,可喷洒均匀,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农业用水浪费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卷盘式喷灌机,其支腿、地锚和转盘的动作的动力均来自于人力,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设计了一套液压系统以完成卷盘式喷灌机在以上三方面的动作,大大节约了人力,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给卷盘式喷灌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佟哲韩智雷李伟邱志鹏彭涛
关键词:卷盘式喷灌机支腿地锚液压驱动系统
恒压控制在喷灌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前的喷灌机在作业时存在喷洒均匀度较低的缺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和劳动力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泵房恒压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控调节泵房水泵出口压力值,使其稳定在预设定的某一值,减少了压力波动,进而改善了喷灌机的喷洒均匀度,提高对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邱明权李伟邱志鹏彭涛
关键词:喷灌机恒压控制灌溉均匀度
淮北矿区大采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被引量:8
2009年
针对淮北矿区近距离煤层,煤层极软、构造复杂、近距离煤层的夹层不稳定、煤层厚且不稳定的条件,根据围岩控制理论,研制了ZF6800/19/3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业试验期间,工作面过落差2~8m的断层3条,大幅度提高煤层开采效益,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李伟刘生优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研制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火焰识别与提取被引量:7
2020年
对火焰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火焰特征作为判据来识别和提取火场图像中的火焰区域。基于火灾火焰的亮度特征利用区域生长法分割出疑似火焰区域;根据RGB和HIS颜色模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分离火焰像素的R、G、B分量,验证了火焰的色彩分布规律;利用圆形度判据排除规则光源的干扰。
葛珺王丽李伟李伟
关键词:区域生长法
基于煤中瓦斯赋存和运移方式的孔隙网络结构特征表征被引量:6
2022年
煤层微观孔隙结构对瓦斯储运特性具有关键控制作用,厘清煤的复杂孔隙网络结构表征对瓦斯高效抽采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流体侵入法、光电辐射与数字岩心技术,分别从孔隙多级性、网络特性、连通性、自相似性等开展对煤中孔隙网络结构特征的形态学、拓扑学和几何学新表征。结果表明:首先,随着孔隙尺度降低,多级孔隙形态由不规则外生孔转变为圆形矿物质孔或气孔,且不同阶段孔径分布大致呈递减趋势,其中微孔空间占主导地位,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占56%~85%和92%~98%;不同煤样多尺度孔隙的三维重构体现出多级性和相似性,具有微纳米网络骨架特征且局部伴有纳米孔隙群,分别构成了储层气体运移微通道和主要赋存场所。其次,根据流体侵入法间接反映了孔隙网络连通性,运用分形维数论证了多级孔隙存在分段特征,且拟合系数高于0.9;利用数字岩心技术构建了具有拓扑等价的孔隙网络模型及其配位数,并基于泰勒多边形的煤体微观分形结构阐释多级孔隙间以串联为主的结构配置关系,证明了煤样作为分形几何体的可能性。最后,论证了绝大多数瓦斯分子是以吸附态附着在“填充孔-扩散孔-渗流孔”多级结构上,且微孔填充是煤中瓦斯主要赋存方式,其甲烷吸附量占比大都高于90%;填充孔(<1.5 nm)充当煤中瓦斯分子“储藏罐”,扩散孔(1.5~100 nm)充当串联填充空间与渗流通道的“桥梁”,而渗流孔(>100 nm)充当与外界连通的“门户”,在此理解上构建了基于瓦斯赋存和运移方式的孔隙网络特征的表征模型。
张开仲程远平王亮王亮李伟
关键词:孔隙结构多尺度连通性瓦斯赋存瓦斯运移
基于瓦斯解吸特性推算煤层瓦斯压力的方法被引量:21
2011年
为了能够准确快速确定煤层瓦斯压力,基于煤层瓦斯解吸特性提出了确定煤层瓦斯压力的新方法.通过对煤屑瓦斯扩散过程理论解的进一步分析得出煤层瓦斯压力与煤屑解吸对1~3mm粒径煤样具有确定关系.解吸测定,通过不同公式对解吸数据的拟合分析发现对数公式能够更好的拟合解吸曲线,从而确定对数公式为最佳拟合公式.对数公式中系数A能够表明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下解吸趋势的差异性,与瓦斯压力具有指数关系.并且在不同暴露时间下其数值可以保持在稳定值,可以利用系数A与瓦斯压力的关系进行煤层瓦斯压力的推算.
安丰华程远平吴冬梅李伟
关键词:煤层瓦斯压力
基于二维投射的特征指标对煤矿设备状态识别的敏感性和聚类性研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投射的特征指标对煤矿设备状态识别的聚类性和敏感性研究方法,涉及煤矿主扇风机和提升机。本发明的研究方法是采集不同设备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并加工处理得到24种特征指标,所述24种特征指标包含13个时域特征...
程晓涵孟国营汪爱明李伟翟宇张海涛贺凯李栋刘剑杜岩
文献传递
正拱开缝型爆破片疲劳性能试验及模拟研究
2023年
由于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内部存储压力会发生周期性变动,爆破片在其服役期内难免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因此对爆破片疲劳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以正拱开缝型爆破片作为试验对象,提出一种Abaqus和FE-SAFE联合仿真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并通过正交仿真试验研究结构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循环压力在0.6 P b~0.85P b范围内仿真误差小于12%,爆破片疲劳薄弱点位于应力桥两端应力集中部位;随着循环压力的减小,疲劳寿命增加,二者符合幂函数关系,且最大循环压力低于0.6 P b时,爆破片最大应力小于316L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使得疲劳寿命大幅延长;厚度、桥长、桥个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占比分别为50.2%,38.07%,11.73%,厚度与疲劳寿命呈正相关关系,而桥长、桥个数则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耐疲劳爆破片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张楚李伟刘利利李贝贝刘秀梅
关键词:爆破片联合仿真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