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文俊

作品数:27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1篇压裂
  • 12篇水平井
  • 12篇平井
  • 9篇气藏
  • 8篇水力裂缝
  • 6篇页岩
  • 5篇低渗
  • 5篇低渗透
  • 5篇低渗透油气藏
  • 5篇地层
  • 5篇分段压裂
  • 4篇地层孔隙
  • 4篇地层孔隙压力
  • 4篇页岩气
  • 4篇射孔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可压性
  • 4篇孔隙
  • 4篇孔隙压
  • 4篇孔隙压力

机构

  • 27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油气钻采工程...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宝石机械成都...

作者

  • 27篇许文俊
  • 23篇赵金洲
  • 22篇李勇明
  • 7篇江有适
  • 4篇张烈辉
  • 3篇刘作磊
  • 3篇彭瑀
  • 2篇胡晋阳
  • 1篇许建国
  • 1篇张光明
  • 1篇付斌
  • 1篇戴晓璐
  • 1篇吴娟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藏渗流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页岩储层一般天然微裂缝发育,基质孔隙结构复杂,使得页岩气渗流过程呈现出多尺度多场耦合的特征。为了研究页岩气藏复杂的渗流规律,重构了天然微裂缝发育的页岩储层多孔介质模型,并围绕页岩气多重运移机制对广义格子Boltzmann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用于模拟页岩气渗流特征的表征单元体(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模型(LB模型),并基于天然微裂缝物性特征以及气体滑脱、吸附/解吸、表面扩散效应等渗流特征对该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页岩储层天然微裂缝较发育时,微裂缝为气体在基质中流动的主要通道;其中裂缝密度是影响储层表观渗透率的主要参数,裂缝密度增大3~4倍,储层表观渗透率可增大10倍以上,而裂缝长度以及裂缝开度的影响程度均次之;努森数(Kn)是影响页岩气渗流的主要参数,随着Kn增大,克氏效应愈显著,特别当Kn>0.1时,多孔介质表观渗透率增幅显著增大;页岩储层多孔介质表观渗透率会随着吸附气量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当储层压力较低时,该现象更为显著;气体表面扩散效应对页岩气渗流过程的影响程度大,同等条件下考虑气体表面扩散效应的储层表观渗透率较忽略该效应可提升2~5倍,但提升作用受制于储层吸附气量的多少。该研究成果为页岩气微观渗流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页岩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符东宇李勇明赵金洲江有适陈曦宇许文俊
关键词:页岩气藏微裂缝格子BOLTZMANN方法渗流规律
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页岩脆性指数B<Sub>rit</Sub>;(2)计算页岩断裂韧性指数K<Sub>n</Sub>;(3)计算天然弱面张开难易指数P<Sub>n</Su...
李勇明许文俊赵金洲张烈辉
文献传递
一种暂堵剂促进水平井压裂裂缝均匀扩展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暂堵剂促进水平井压裂裂缝均匀扩展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可适用目标区的候选暂堵剂颗粒粒径与体积范围;建立完全流固耦合的水力裂缝扩展计算模型;计算有效暂堵所需的最优平均颗粒粒径;再根据最优平均颗粒...
陈曦宇赵金洲李勇明江有适许文俊
文献传递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被引量:18
2016年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赵金洲许文俊李勇明蔡坤赤徐苗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增产效果
维持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均衡扩展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持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均衡扩展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估算水平井压裂裂缝的入口净压力值;S2、计算维持水平井压裂裂缝均衡扩展所需的射孔孔眼摩阻系数;S3、计算射孔特征参数;S4、确定优选射...
陈曦宇赵金洲李勇明江有适许文俊符东宇
文献传递
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页岩脆性指数B<Sub>rit</Sub>;(2)计算页岩断裂韧性指数K<Sub>n</Sub>;(3)计算天然弱面张开难易指数P<Sub>n</Su...
李勇明许文俊赵金洲张烈辉
文献传递
水平井酸化井筒—地层温度场耦合解析新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水平井酸化温度场是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关键参数,更是进行酸化设计必需重点考虑的因素。现有酸化温度场模型忽略了热瞬变效应、热扩散效应等对温度场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物质平衡定律和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易形成蚓孔现象。考虑热瞬变效应、热扩散效应和井筒与地层之间的酸液流动,建立了新的水平井酸化温度场模型,给出了便于应用的解析解。对比分析表明,新模型能够更细致地描述酸液进入地层后酸岩之间发生的热传递现象以及酸岩化学反应热在地层中的热扩散和热累积效应,更好地表征了水平井酸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实例验证,利用模型计算的井底温度与实际井底温度分布吻合较好,这对于提升水平井酸化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李勇明胡晋阳彭瑀许文俊
关键词:水平井井筒酸化蚓孔解析模型
陆相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穿层扩展规律被引量:2
2023年
陆相页岩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层间岩性与应力差异大,层间弱界面发育,水力裂缝穿层扩展困难,导致压裂改造效果不佳。基于有限元+黏聚力单元法建立了陆相页岩水力裂缝穿层扩展流固耦合模型,与解析解和室内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模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法开展算例研究,揭示了各项地质与工程参数对陆相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穿层扩展行为的控制机理与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间界面剪切滑移改变水力裂缝垂向扩展路径,限制缝高增长;水力裂缝宽度较大,削弱缝高扩展能力。高层间界面胶结强度、高垂向应力差、低层间应力差、低抗拉强度差、低弹性模量差、高压裂液黏度、高注入排量,有利于水力裂缝实现穿层扩展,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层间界面胶结强度>层间应力差/抗拉强度差>压裂液黏度/注入排量>垂向应力差>弹性模量差。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陆相页岩储层水力压裂穿层扩展基础理论,为陆相页岩储层水力压裂选井、选层和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彦昕许文俊许文俊张光明张光明
关键词: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工程应用
考虑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压裂液滤失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对水力裂缝尺寸、支撑剂分布以及地层污染情况都有着较大影响。目前考虑天然裂缝影响的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忽略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从而导致模型存在局限性。通过倍增串级方法建立了二维分形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合理地表征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裂缝孔隙介质网格单元进行剖分,将裂缝网络转化为各向异性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最后建立了基于渗透率张量的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发育带的走向在宏观上决定了压裂液的滤失方向和压力波的传播方向;压裂液会沿着长裂缝进行滤失,建议压裂施工时应提前对水力裂缝壁面的天然裂缝进行封堵;压裂液黏度对滤失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游先勇赵金洲李勇明许文俊
关键词:压裂液滤失裂缝网络渗透率张量
一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水力裂缝在地层中产生的诱导应力;(2)计算压裂液滤失后的地层孔隙压力;(3)计算压裂液滤失后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4)将上述三种诱...
赵金洲许文俊李勇明刘作磊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