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黄瓜
  • 4篇多主棒孢
  • 2篇蛋白
  • 2篇野生菌
  • 2篇野生菌株
  • 2篇叶斑
  • 2篇叶斑病
  • 2篇叶片
  • 2篇纤维二糖
  • 2篇纤维二糖水解...
  • 2篇菌株
  • 2篇黄瓜叶
  • 2篇黄瓜叶片
  • 2篇斑病
  • 2篇编码基因
  • 1篇碘化
  • 1篇碘化丙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色
  • 1篇致病力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谢学文
  • 5篇李宝聚
  • 5篇柴阿丽
  • 5篇石延霞
  • 5篇武军
  • 1篇韩云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RFP标记转化株的构建被引量:4
2018年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新流行病害,目前尚缺乏抗性品种,病原菌侵染机制及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为了开展多主棒孢的病原学研究,本试验采用农杆菌基因介导技术(ATMT),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多主棒孢转化株,转化株在PDA培养基转接6次后仍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上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生物学测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化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
谢学文张自心武军石延霞柴阿丽李宝聚
关键词:黄瓜棒孢叶斑病多主棒孢农杆菌介导法RFP
基于FDA-PI双荧光复染法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孢子活性的检测是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传统的孢子萌发法操作复杂,耗时费力,需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孢子活性检测方法。研究旨在建立基于荧光素二乙酸酯(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荧光复染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技术。【方法】通过测定FDA和PI的最佳染色时间和最佳工作浓度,建立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的FDA-PI复染法。为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一方面用FDA-PI法检测已知死孢子比例(0、25%、50%、75%、100%)的茄病镰刀菌样品,分析实测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经物理、化学和杀菌剂处理后,比较FDA-PI复染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确定了FDA和PI的最佳染色参数,其中PI的最佳工作浓度为3μg·m L-1,最佳染色时间为4℃处理10 min;FDA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00μg·m L-1,最佳染色时间为25℃处理20 min。用该技术检测已知死孢子比例样品,各样品实测孢子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9,P<0.05)。经物理和化学处理后,FDA-PI复染法测得的孢子死亡率与孢子萌发法测得的孢子萌发率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2=0.99,P<0.05)。经杀菌剂处理后,随着药剂浓度增高,对茄病镰刀菌杀灭效果增强。其中,氰胺化钙处理后,FDA-PI复染法和孢子萌发法检测孢子死亡率结果一致;而咯菌腈和多菌灵处理后,FDA-PI复染法检测孢子死亡率略低于孢子萌发法检测结果。【结论】建立了基于FDA-PI复染法和流式细胞术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孢子萌发方法,大幅度缩减病原菌活性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对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检测平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其应用于杀菌剂的筛选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柴阿丽韩云武军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
关键词:碘化丙啶荧光染色茄病镰刀菌活性分析
多主棒孢菌CcTLS1对黄瓜的致病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多主棒孢菌CcTLS1基因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致病机理,以多主棒孢菌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和弱致病力菌株HG15052104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TLS1在强致病力菌株中敲除、回补以及在弱致病力菌株中异源表达等方法,研究CcTLS1在多主棒孢菌对黄瓜致病过程中的作用。CcTLS1全长为1222 bp,与GenBank中已注释的基因无序列相似性。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1基因敲除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产孢量和产孢梗数量显著减少,菌丝变细易卷曲,隔膜减少,纤维二糖水解酶分泌显著降低;而CcTLS1回补菌株致病力、产孢量以及纤维二糖水解酶分泌得到恢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1异源表达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提升,菌丝粗壮且隔膜增多,纤维素酶及纤维二糖分解酶分泌显著增加。影响多主棒孢菌致病的蛋白激酶基因CCK1、产孢相关基因(Ccflbc、CcstuA)以及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CcSCD1,在CcTLS1基因敲除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1的表达影响菌株产孢机制、菌丝生长、蛋白激酶表达以及黑色素合成,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王泉城武军李磊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柴阿丽
关键词:黄瓜产孢致病力转录表达
多主棒孢菌CcTLS1蛋白与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多主棒孢菌CcTLS1蛋白与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多主棒孢菌CcTLS1基因被敲除后,所得到的多主棒孢菌敲除突变体相较于野生菌株在黄瓜叶片上病斑面积大幅减小;多主棒孢菌敲除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度明...
李宝聚柴阿丽王泉城武军石延霞谢学文李磊
多主棒孢菌CcTLS1蛋白与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多主棒孢菌CcTLS1蛋白与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多主棒孢菌CcTLS1基因被敲除后,所得到的多主棒孢菌敲除突变体相较于野生菌株在黄瓜叶片上病斑面积大幅减小;多主棒孢菌敲除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度明...
李宝聚柴阿丽王泉城武军石延霞谢学文李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