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花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秸秆
  • 5篇土壤
  • 5篇秸秆还田
  • 5篇还田
  • 3篇养分
  • 3篇潮土
  • 2篇氮肥
  • 2篇氮肥施用
  • 2篇氮肥施用量
  • 2篇冬小麦
  • 2篇乙酰
  • 2篇乙酰胺
  • 2篇有机碳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秸秆还田
  • 2篇镇压
  • 2篇施用
  • 2篇施用量
  • 2篇土壤养分
  • 2篇七水硫酸镁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10篇赵金花
  • 8篇张佳宝
  • 8篇张丛志
  • 6篇宁琪
  • 5篇赵占辉
  • 5篇蔡太义
  • 5篇吴其聪
  • 4篇丁宁宁
  • 2篇陈林
  • 1篇信秀丽
  • 1篇马东豪
  • 1篇李芳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先收集秸秆,晾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过滤除去浸泡液后,将秸秆蒸煮;最后将蒸煮后的秸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本发明先将秸秆粉碎,再通过处理液浸泡、蒸煮,然后在...
张丛志赵金花张佳宝赵占辉蔡太义丁宁宁吴其聪宁琪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配合化肥减施对潮土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过量,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风险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于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比例氮磷减施对土壤养分、作物产量、秸秆养分释放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30%或减磷50%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秸秆降解率在第一季达43.33%~53.11%,减氮30%或减磷50%降解率可增加12.40%,两年后达到63.41%~75.62%;减氮100%显著降低细菌真菌丰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而减磷影响较弱;减氮30%和减磷50%主要增加细菌中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Longimicrobiaceae科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相对丰度,增加真菌中壶菌门(Chrytridiomycota)GS13纲相对丰度,降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被孢霉纲(Mortierellomycetes)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环境因子均为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综上,在潮土中高产田地区,秸秆全量还田配合减氮30%或减磷50%具有保肥稳产的潜力。
赵金花陈林陈林张丛志马东豪张丛志
关键词:秸秆还田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结构是衡量土壤地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土壤稳定性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团聚结构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与分解具有显著影响。回顾了有机碳影响团聚体形成稳定作用的模式模型;归纳了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累积的保护作用机制。在总结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的影响,并概括了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国土壤地力的持续提升研究提供参考。
赵金花张丛志张佳宝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激发剂对潮土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选用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设置只添加秸秆(CK)、秸秆还田配施纸浆(P)、秸秆还田配施樟木屑(CW)、秸秆还田配施鸡粪(CM)、秸秆还田配施木本泥炭(MT)5个试验处理,将土柱原位放于田间。180 d后,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碳氮磷相关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激发剂对潮土有机碳含量提升的主控途径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添加激发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MT处理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CM处理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与CK相比,MT处理土壤碳氮比提高最为显著(15.6%);CW处理在所有处理中单位微生物生物量的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与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比值(EEA/MBC_(C/N))、单位微生物生物量的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比值(EEA/MBC_(C/P))均最高(P<0.05)。基于微生物群落特性分析发现,与CK相比,CM处理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相对丰度都有所增加。基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秸秆降解后期,细菌对提升有机碳含量的作用有限。表明秸秆配施不同激发剂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主控途径有差异,因此合理选择激发剂进行搭配施用,更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许伟佳陈林李敬王赵金花赵金花宁琪段衍宁琪
关键词:秸秆还田激发剂有机碳微生物群落
一种秸秆翻压还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翻压还田方法,先收集秸秆,晾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颗粒放入处理液中,进行熏蒸,然后将熏蒸后的秸秆密封放置,最后将密封放置后的秸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所述处理液为钛酸四丁酯、海藻酸钠、...
张佳宝赵金花张丛志赵占辉蔡太义丁宁宁吴其聪宁琪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先收集秸秆,晾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过滤除去浸泡液后,将秸秆蒸煮;最后将蒸煮后的秸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本发明先将秸秆粉碎,再通过处理液浸泡、蒸煮,然后在...
张丛志赵金花张佳宝赵占辉蔡太义丁宁宁吴其聪宁琪
文献传递
激发式秸秆深还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6年
针对目前黄淮海平原潮土区普遍实施的覆盖式秸秆还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氮肥激发的秸秆深埋还田技术,并通过连续4年(2011—2014)的大田定位试验进行检验。系统比较了秸秆移除、秸秆覆盖还田、激发式秸秆深还(秸秆与无机氮肥或有机氮肥配施进行深埋,并于行间种植作物)的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发式秸秆深还在各项土壤养分指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该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全氮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显著提升冬小麦产量。其中无机氮肥激发秸秆深还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冬小麦有效穗数,从而显著提升冬小麦产量。而有机氮肥激发的秸秆深还处理主要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冬小麦千粒重来增加产量。所有处理中16%无机氮肥激发的秸秆深还冬小麦产量最高。
赵金花张丛志张佳宝
关键词:土壤养分冬小麦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华北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监测的关键生物指标,可以灵敏地指示土壤性质的变化,我们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潮土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潮土地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两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郑州、封丘)为基础,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耕层土壤(0~15 cm)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探讨24~25年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各种酶活性以及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试验地同为潮土,土壤酶活性的差异较大。郑州所有施肥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封丘施氮钾肥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58.3%。(2)在不施磷肥的处理下,氮钾比为1∶1时,NK肥处理的蛋白酶活性较对照提高119%,当氮钾比为2∶1时,NK肥处理的蛋白酶活性较对照降低20%。(3)不同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潮土脲酶活性的提高,以有机肥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在郑州和封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1.1%和106.4%。(4)长期施肥处理并没有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肥可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133.5%。(5)郑州各施肥处理土壤转化酶活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以氮钾肥处理提高幅度最小,为95.5%,秸秆还田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为439%,封丘氮钾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转化酶活性较对照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81.3%和180%。(6)潮土脲酶与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脲酶与转化酶活性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来说,与单纯的施用化肥相比,添加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使土壤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稳步提高;NK肥比例对土壤酶产生显著影响。
李芳信秀丽张丛志宁琪赵金花吴其聪赵占辉蔡太义聂广森张佳宝
关键词:长期施肥潮土土壤酶活性脲酶转化酶
基于田间原位堆腐的激发式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平原潮土地区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由于其水热条件适宜,土壤呼吸强度大,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且难于累积,同时由于其土壤砂粒含量高使得土壤结构差且团聚体难以形成,针对目前黄淮海平原潮土区普遍实施的覆盖式秸秆还田存...
赵金花
一种秸秆翻压还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翻压还田方法,先收集秸秆,晾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颗粒放入处理液中,进行熏蒸,然后将熏蒸后的秸秆密封放置,最后将密封放置后的秸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所述处理液为钛酸四丁酯、海藻酸钠、...
张佳宝赵金花张丛志赵占辉蔡太义丁宁宁吴其聪宁琪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