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换的现实困境、机遇及路径被引量:1
- 2019年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转换属于我党认知并求解国家现代化的全新理论,会在较长的阶段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国家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关键组合,属于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关键方面。可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推动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中心及背景语境改变,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全方位满足当今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换命题由此出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根本思想为指导,借助逻辑与历史相联系的方法,把国家现代化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思想及内在联系当成介入点,细致思考并研究国家现代化治理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换的现实困境、机遇及路径。
- 宋慧鹏张艳李淑英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权自信的文化之根被引量:2
- 2017年
- 人权是文明时代的产物,文化是人权理论形成的基础,不同的文化传统建构不同的人权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权理论的基础。中国人权自信源于人权理论研究摆脱"学徒状态"而走向"自我主张"。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一方面,中庸所蕴含的"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和"权变时中"等思想为中国人权理论走向"自我主张"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另一方面,中庸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为建构中国人权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庸作为中国人权自信的文化之根,其时代局限性体现为对作为个体的人及其权利的忽视。
- 李淑英江宇靖
- 关键词:中庸之道人权中国传统文化
- 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对我国人权建设的启示被引量:3
- 2015年
- 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是从自由来看待发展,自由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实质。自由的扩展就是发展的实现,自由是实质性自由,是全面的自由,自由的中心是个体自由,同时,社会因素与个体的主体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样的发展观对于我国人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从自由角度来看待人权;要注重权利和责任的相互依赖,同时也要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依赖;人权与发展二者具有相互的建构性。
- 李淑英
- 关键词:人权
- 理性应该为认知负怎样的责任
- 是界定人类本质的一个明确特征,更是探究人类认知之谜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何谓理性、理性观的演变、自然观的演变、理性与主体关系几个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代认知研究新进路的实质就是扩展理性使其为认知负责.
- 李淑英宋梅秋
- 关键词:认识论理性主义
- 个体的人之于文化的重要性
- 2016年
- 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尤其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于文化的意义。首先要分析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文化障碍,即,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社会使得人,尤其是作为个体的人,逐渐地丧失自由,丧失思考和反思的能力。技术有限性和人类目标无限性之间的张力、物质决定论等都是威胁着人类的自由思考和反思,进而使人丧失文化能力。与此同时,对文化的"二元论"理解也是阻碍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文化障碍的分析,可以看到,个体的人的文化能力的下降是阻碍文化复兴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个体的人的文化能力就成为实现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而要提升个体的文化能力就要摆脱技术对人的束缚、恢复并提升自由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同时,要基于自然和文化同一的基础上理解文化内涵及其本质,从理念提升对文化的认识。
- 李淑英
- 关键词:文化文化能力文化理念
- 从自由发展看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的哲学意蕴”笔谈
- 2015年
- "新常态"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埃利安(Mohamed El-Erian)提出,用以归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然而,国内关于"新常态"的认知和讨论既与国际有共同之处,也具有独特性。"新常态"是中国领导人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常态"所蕴涵的发展观有着超出经济范围的更全面的深刻意涵,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更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基于此,大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大连哲学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了"新常态的哲学意蕴"研讨会,从哲学反思的视角对"新常态"的概念及其所蕴涵的发展观进行了解读。从中挑选出4项研究成果,即"新常态"概念的历史溯源、"新常态"的辩证意蕴、"新常态"呼唤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以及"新常态"的全面发展观和人类发展指数,以期推动"新常态"研习的不断深入。
- 李淑英郭晶朱成全栾林
- 关键词:哲学意蕴宏观经济管理社会发展观社会科学联合会人类发展指数
- 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规律和机制探析
- 2016年
-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入手,基于"信"与"仰"的辩证关系、知行理论和涉身认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规律和机制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的过程是主体自觉把知识转化为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的过程,是世界塑造主体、主体改造世界的相互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识、思、信、仰、践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有机整体,相互影响;实现每一个阶段的途径分别为学习、批判、深知、遵循和行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包括内在主体机制和外在规范机制两个方面。
- 李淑英邹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知行关系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性辨析
- 2021年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在现实中践行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维度,从实践出发来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前提。首先,自然界是实践客体,具有客观历史性,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其次,人与自然、社会统一于实践;再次,实践是认识和理解和谐共生的现实依据;最后,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途径。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驳斥抽象自然观,形成科学合理的自然观,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张艳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