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彬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原发性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2篇原发性气管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手术
  • 2篇气管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非编码
  • 2篇肺癌
  • 2篇长链
  • 2篇长链非编码R...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胸腔镜
  • 1篇蛋白
  • 1篇胸腹

机构

  • 10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郫县人民医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何彬
  • 8篇丛伟
  • 4篇王友于
  • 4篇薛洋
  • 3篇曾富春
  • 3篇张琨
  • 2篇冯刚
  • 1篇郭佳
  • 1篇宋文忠
  • 1篇黄际远
  • 1篇张明
  • 1篇从伟
  • 1篇顾小波
  • 1篇王彪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是最早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分子之一,H19在机体生长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19在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其致瘤机制错综复杂,因此进一步明确与H19有关的特异性肿瘤谱以及分子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该文着重介绍H19的分子机制及在常见肿瘤中的差异表达,以期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尤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顾小波何彬丛伟
关键词:肿瘤长链非编码RNAH19分子机制
原发性肺软骨瘤的外科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1月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20例肺软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手术5例,腔镜手术15例,6例行肺叶切除术,14例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术前确诊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112.5±50.2)min,术中失血(58.5±31.0)m 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3.9±2.5)天,术后住院天数(5.4±2.3)天。随访16例,平均73.8月,1例死于非肿瘤性病变,余均无复发、转移、并发Carney综合征等。结论肺软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外科手术切除是诊断和治疗肺软骨瘤的有效措施。手术效果良好,但需终身随访。
王彪何彬薛洋王友于冯刚丛伟
关键词:肺软骨瘤外科治疗
3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回顾和总结3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诊断和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2010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外科诊治资料.手术行气管节段性切除、气管端端吻合24例,隆突切除并重建6例,肺全切除2...
何彬丛伟
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全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细胞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各因子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中CD4+、CD8+及CD4+/CD8+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友于曾富春丛伟薛洋何彬张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术全胸腔镜手术
原发性气管平滑肌瘤:诊断与外科治疗
何彬丛伟
长链非编码RNAs与食管癌被引量:1
2016年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而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其在食管癌细胞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致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本文就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intergenic RNA,HOTAIR)、H19、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l,MALAT1)等促癌相关lncRNAs,Epist等抑癌相关lncRNAs,边缘系统相关膜蛋白反义RNA3(limbicsystem-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antisense RNA3,LOC285194)及人类BOK反义RNA1(BOK antisense RNA 1,BOKAS1)等放化疗相关lncRNAs在食管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顾小波从伟何彬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食管癌基因表达调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及其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检测其对裸鼠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DAC1小干扰RNA(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DAC1分别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HDA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上调和下调HDAC1表达对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HDAC1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内HDAC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为1.86±0.09和2.41±0.10(P=0.015、0.006),HDAC1上调组明显升高至3.65±0.14和5.41±0.12(P=0.012、0.008);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升高(P=0.025),HDAC1上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P=0.009);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至(42.17±3.19)%(P=0.006);HDAC1上调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至(9.11±1.46)%(P=0.008),HDAC1下调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547.37±89.68)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1 238.44±212.36) mm3 ,P=0.006];HDAC1上调组的瘤体平均体积[(1 681.27±195.37) mm3]大于对照组(P=0.011)。20 Gy γ射线照射后HDAC1下调组瘤体平均体积[(214.15±54.26) mm3]较照射前明显减小(P=0.007);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结论下调HDAC1表达能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性,上调HDAC1表达则使肿瘤辐射抗拒。
郭佳何彬黄际远宋文忠张明
关键词:肺癌A549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移植瘤裸鼠
纵隔Castleman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临床罕见、原因不明、以淋巴组织慢性增生为特点的疾病,由Castleman等1956年报道并命名。该病起病隐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缺乏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对1例术后确诊纵隔CD报道如下。
王彪何彬丛伟
关键词:CASTLEMAN病文献复习纵隔淋巴组织发病率特异性
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间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28(20.5±5.2)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无术后出血、漏气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5±12.4)min,术中出血量(20.0±1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5±0.8)d,术后住院时间(3.5±0.5)d。术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
王友于丛伟曾富春薛洋何彬张琨王雪励冯刚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自发性气胸
胸腹腔镜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7~83岁,平均(63.15±11.10)岁。手术先行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再腹腔镜游离胃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60~450 min。术后4~11 d(平均5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总引流量为530~4 260 ml。全组共清扫纵隔淋巴结(气管旁、右下肺韧带、食管旁、隆凸下及左右喉返神经链旁)、腹腔淋巴结(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1 395枚,平均每例15.5枚,15例(16.7%)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7.8%),声音嘶哑5例(5.6%),肺部感染5例(5.6%),乳糜胸2例(2.2%),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10~14 d出院。门诊及电话随访82例,随访率91.1%,随访时间1~16个月,患者全部生存,无复发。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可靠。
王友于曾富春丛伟薛洋何彬张琨
关键词: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食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