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迅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煤第三建设公司职工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置换术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植骨
  • 1篇治疗股骨干骨...
  • 1篇韧带
  • 1篇入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骨不连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定钢板治疗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锁髓内钉
  • 1篇逆行
  • 1篇逆行髓内钉
  • 1篇切口
  • 1篇全膝关节

机构

  • 4篇中煤第三建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黄迅
  • 1篇张文启
  • 1篇熊珂
  • 1篇马金忠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后交叉韧带保留(PCR)型和后稳定(PS)型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自2000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例(39膝)初次行TKA的资料,比较PCR和PS型假体的临床疗效,结合文献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年6个月,PCR型组和PS型组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膝关节活动度PCR型组平均为106.6°,PS型组平均为107.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结构完整者可采用PCR型假体,但应松解PCL,原则上宁松勿紧;对于PS型假体,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容易掌握,临床适用范围更广。
黄迅马金忠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后交叉韧带
微创小切口后外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修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技术及后路软组织修补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例半髋置换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后外入路,分别原位缝合切断的关节囊、短外旋肌群(梨状肌、闭孔内肌、上下孖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结果 27例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后脱位.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在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辅助行走时间、重返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微创小切口入路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同时,微创小切口髋后壁软组织修补可增强髋关节稳定性,防止后脱位.
黄迅马金忠欧阳长伍陈树言
关键词:髋置换微创后脱位
逆行和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比较逆行和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愈合率和并发症。方法前瞻性地研究应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138例,其中逆行钉治疗46例,顺行钉治疗92例。经平均25个月(6~62个月)随访。结果逆行钉组中37例骨折正常愈合,延迟愈合5例,畸形愈合4例;顺行钉组78例骨折正常愈合,延迟愈合8例,畸形愈合6例。结论在骨折愈合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显著性差异。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并发症较常见,而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髋关节并发症较常见。
黄迅熊珂
关键词:股骨骨折逆行髓内钉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联合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手术后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16例,均重新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同时在骨折端行丰富的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6-3.8年,均经二次手术后获得愈合,肩肘关节优良率为8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能够为骨折端提供早期的稳定性,减少局部血运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与自体髂骨植骨相结合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
黄迅张文启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不连锁定加压钢板髂骨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