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新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市蚕桑指导站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湖桑绿枝就地插繁技术被引量:1
- 1989年
- 湖桑绿枝扦插时,农事繁忙,尤在粘土地区扦插化工多,仅制钵用工就比沙壤地区多化三、四倍,劳力矛盾突出。苏州农村针对这一情况,以省工为主,总结试点经验,推开了就地插繁(不制钵、不移栽)成苗技术,一般成苗率70—80%,高的90%以上。与粘上钵插相比,扦插用工量节省三分之一,每工生产湖桑苗约250株。
- 朱伟新王承欣
- 关键词:桑树湖桑扦插
- 提高电热温床湖桑硬枝扦插成活率
- 1991年
- 利用电热丝加温繁育硬枝扦插湖桑苗,是一种快速、高效、实用的育苗方法,在苏州蚕专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90年春常熟徐市镇利用前梢枝条采取“联户共育催根,分户扦插移栽”的方法,插繁发根难度高的湖桑32号,获得了成活率70~80%的好成绩。但是,14个(?)户之间开差较大,最差的不足30%。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对提高成活率有以下体会。一、注重插穗素质用作插穗的剪梢枝条,要在长势好,上年晚秋用叶合理(梢头留叶5—6片)、枝条粗壮而无病虫害的桑园内剪取。该镇在2月下旬进行水平剪梢,选用粗壮充实的条梢,基部克径1.
- 马蕴芬徐忠明朱伟新
- 关键词:湖桑扦插电热温床成活率
- 试论江苏茧丝绸改革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 1996年
-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强化管理,这是目前我国改革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江苏的茧丝绸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轮廊已依稀可辩。对此,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中央关于“二个转变”的指导思想,认为从理论上搞清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改革是管理体制的改革 茧丝绸的改革与管理,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不可互相替代。 首先,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实质上是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茧丝绸生产,处在一个外贸受挫、工业亏损、蚕桑衰败的非常时期,困难和矛盾比较集中,微观运行都很困难。这里面既有旧体制的弊端,又有管理不善的问题。我们从管理体制上搞改革,实质上就是为解此难题,追求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体制改革不能替代管理。江泽民同志两次重要讲话指出:改革要搞“三改一加强”,改制、改组、改造,加强管理。按照这条非常清楚的路子。
- 王承欣朱伟新
- 关键词:茧丝绸
- 苏州市蚕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2008年
- 苏州被誉为"丝绸之府",栽桑养蚕历来是我市农村的传统特色产业,曾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加上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与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一样,苏州蚕桑业遭遇稳定和发展难题。本文简述了我市蚕桑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蚕桑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精品蚕业"发展思路,巩固和发展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蚕业向高效、生态、外向的现代蚕业转变,促进苏州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姚新华朱伟新承建平杨佩华皇甫兴成何婀妮盛良明
- 关键词:蚕桑
- 农村原蚕基地系统建设与技术管理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开辟农村原蚕区,将一代杂交种从种场转移到农村定点生产,这是我国家蚕良繁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特征。从1977年起步的20余年间,先曾谨慎试点,积累经验,稳妥扩点;后来,随着家庭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江苏全省发种就从120万张激增到580万张,而此间的蚕业种子工程投入反而中断,种场的生产设施还停留在六十年代水平上,唯此途径加快向农村转移。这一转移,量态迅速扩展,
- 王承欣周为友姚新华朱伟新
- 关键词:家庭经营蚕业种子工程原蚕一代杂交种家蚕
- 桑园秸草覆盖法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 1990年
- 1988~1989年在吴江县南麻、八都、青云等乡多点试验表明:桑园覆盖有利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减少杂草,节约除草用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覆草量以每亩250~500公斤为宜,覆草量过多时需要补氮,从投入产出率比较,250~500公斤的覆草量的效益较高,地势较高的桑园效果明显,是理想的保墒抗旱措施。
- 王承欣朱伟新卜金星宋家珍沈明兴钮菊林张巧妹朱培英陶勤南
- 关键词: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