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盈
- 作品数:33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椒江区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51只,随机分4组:健康对照组6只,急性肝衰竭(ALF)模型组15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15只,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D+BMSCs)组15只。D-氨基半乳糖(D-Gal N)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BMSCs组及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5 m L(约含BMSCs1.0×106 cells/m L),共1次;EMD+BMSCs组于造模后12 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每天2次,共3 d。ALF模型组于造模后12 h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菌PBS。各组大鼠均在造模后72 h,以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标本。测血清ALT、AST、TBil,免疫组化测肝组织Bcl-2、Bax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72 h,ALF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指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6.796、6.835,P均<0.05)。与ALF模型组比较,BMSCs组及EMD+BMSCs组血清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EMD+BMSCs组为著。EMD+BMSCs组中Bcl-2、PCNA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ALF模型组,而Bax表达则显著低于ALF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P<0.05)。结论大黄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改善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更佳,此种作用可能部分与Bcl-2/Bax的调节有关。
- 王凤玲金茜于盈毛娟娟侯伟陈永平
- 关键词:大黄素肝功能衰竭BCL-2BAX
-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中程序性死亡-1及其配体的表达
- 2010年
- 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肝脏急性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30只,以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在12、24、48、72和120 h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PD-1 mRNA、PD-L1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造模后12 h,大鼠血ALT、AST明显升高,分别为(217.3±33.7)U/L和(397.2±101.3)U/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0.5±3.1)U/L和(78.6±4.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1,-6.121,均P<0.01),至48 h达高峰.造模后12 h,模型组大鼠PD-1 mRNA表达(0.385±0.074)高于正常组(0.09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P<0.01),48 h达高峰(0.927±0.132),72 h则明显下降.PD-L1mRNA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很少,模型组PD-L1 mRNA水平逐渐升高,48 h达高峰(0.593±0.105)(t=-10.076,P<0.01).造模后大鼠PD-1、PD-L1表达水平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r=0.807,0.792,P<0.01).结论 PD-1/PD-L1表达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炎性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侯伟王凤玲金茜于盈叶丹谢红东涂文辉陈永平
- 关键词:基因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凋亡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n=82)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n=87)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滴bid,于7、14、21d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增分率来判断疗效,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d、21d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60.4%、62.1%,对照组分别为18.3%、29.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54.0%、57.5%,对照组分别为36.6%、39.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wk时中重度(等级为2-3),脑水肿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统计学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李海军于盈梁海燕王传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有效性安全性自由基清除剂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伴言语障碍一例
- 2005年
- 李海军于盈王传根
- 关键词: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并发症言语障碍钾离子代谢
- 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方法将2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导致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口服直至出院后2 a,比较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治愈率、病死率、2 a内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辛伐他汀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远期效果好于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治疗,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a复诊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诊时有伴随症状人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 李海军张雄于盈刘松涛
-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同型半胱氨酸脑血管病
-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清Ig与补体C_3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 (cerebralinfarction ,CI)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in ,Ig)、补体C3 (Complement ,C3 )之间的关系。方法 :CI病人 5 6例 ,同期神经内科住院其他疾病 40例 ,于入院后第 1天和治疗后第 10天清晨取静脉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g及C3 值。结果 :CI患者血清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 P <0 0 1) ,C3 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治疗前后IgG、IgA、C3 较对照组显著好转 (P <0 0 1)。结论 :CI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 有关系 :IgG、IgA升高 ,C3 下降可能是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
- 李海军于盈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清IG补体C3
- 参七内金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参七内金散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ml/kg体重,之后40%CCl4-橄榄油溶液3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参七内金散组以0.8g/kg的参七内金散灌胃大鼠,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以盐酸水解法测定3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以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胶原病理沉积,并可见纤维间隔形成;参七内金散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参七内金散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下调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 谢红东侯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杨永红
-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CA199、CA242检测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的敏感度分析
- 2011年
- 阻塞性黄疸是肝胆科常见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常用影像方法,CA199、CA242检测是判断阻塞性黄疸性质的化验检查手段。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探讨提高阻塞性黄疸确诊率的方法。
- 于盈李海军
-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阻塞性黄疸CA199CA242
-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7
- 2006年
- 依达拉奉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它是由日本新开发的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OH)的活性抗氧剂,大量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年2~8月用依达拉奉治疗了87例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 李海军于盈梁海燕王传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脂质过氧化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体内外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标记物、血清AL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与年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S2及以上47.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χ2=5.236,P>0.05;χ2=3.993,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无关(F=2.139,P>0.05;F=1.776,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χ2=30.862,P<0.01;χ2=21.167;P<0.05);随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llI、ⅣC水平逐步升高,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相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反映肝脏病理的良好指标。
- 侯伟金茜于盈杨亦德邱济海谢红东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病理学血清学指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