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与SYNTAX评分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STEaVR)与STNTAX评分(S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NSTEMI患者,对患者总体临床特征、入院时心电图ST段在不同导联的抬高及压低、在院期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峰值肌钙蛋白I水平等辅助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所计算的SS进行统计及分析。以是否具有STEaVR对患者进行区组分析,探索STEaVR与SS之间的关系。结果316例NSTEMI患者中有STEaVR的207例(65.5%),无STEaVR的109例(34.5%)。有STEaVR患者的高SS评分(SS≥23)者比率更高(50.7%比21.1%,P<0.01),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更高(43.5%比22.9%,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TEaVR(OR=2.640,CI=1.404~4.963,P=0.003)以及前壁导联ST段压低(OR=1.817,CI=1.053~3.135,P=0.032)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aVR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
- 王雅洁林文华敬锐刘菁晶卢宇杰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术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SYNTAX评分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STNTAX评分(SS)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8例N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总体特征、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在内的多项化验指标和在院期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后所计算的SS进行统计及分析。依据计算出的SS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低SS组:SS≤22;中等SS组:22
- 王雅洁林文华敬锐刘菁晶卢宇杰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SYNTAX评分
- 经桡动脉入路在急诊PCI中的应用
- 目的:比较直接桡动脉、直接股动脉及首选桡动脉改股动脉入路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过程中D2B时间,以及不同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全年完成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共计457例.其中,经桡动脉入路完成...
- 林文华敬锐宋振国卢宇杰
- 血栓弹力图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根据血栓弹力图及时发现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并即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行PCI的患者共922例为实验组,术前术后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检查血栓弹力图,包括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以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相应予以加大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剂量,必要时予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回顾2012年9月—2013年8月PCI患者87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随访1年,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靶血管支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CE发生与肾功能不全、多支病变、分叉病变以及左主干支架置入呈正相关。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调整抗栓药物剂量可以减少MACE的发生。结论根据血栓弹力图调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支架内血栓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对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
- 刘菁晶林文华敬锐宋振国卢宇杰邸成业史宏岩杨瑞飞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阿司匹林抵抗
- 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内科治疗进展分析
- 2019年
-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一直在寻找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案。过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是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尽管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降低死亡率没有明显效果。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成果也越来越理想。本文总结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内科治疗方式,旨在为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供理论参考。
- 卢宇杰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
-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149例为研究组,有冠状动脉除左主干外其他血管病变的冠心病148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既往史、个人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左主干长度及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上述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主干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左主干长、直径小、血尿酸高、血红蛋白浓度低为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主干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是否累及左主干与年龄、左主干长度、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左主干直径呈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主干与患者年龄、左主干直径和长度以及血尿酸水平相关。
- 刘菁晶林文华王晓冬敬锐卢宇杰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优化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596例患者。其中男1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517/2596)、94.5%(2454/2596)、69.6%(1806/2596)和64.2%(1666/2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
- 郝敬严张健高鹏敬锐刘菁晶邸成业王雅洁卢宇杰林文华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40例,给予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比例。结果联合组发生心房颤动的比例、冠心病治疗效果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还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增加患者的安全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安全性较高,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治疗药物。
- 卢宇杰林文华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74例,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根据测量的容积结果分为A组(EATV≤75m1),B组(75ml〈EATV〈150m1),C组(EATV≥150m1),分别测量三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D(TNF—d)的水平,随访三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EATV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MACE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BMI、hs.CRP、TNF一0【的比较,B组〉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hs—CRP,IL-6,TNF—d呈显著正相关(r:0.675~0.700,P〈0.01)。三组患者MACE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8.50%)、B(5.26%)、A组(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EATV水平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10.634~0.868,P〈0.01),以120.39ml为诊断截点,预测MACE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及61%,可以作为预测MA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ATV水平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EATV〉120.39ml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彦月李旭林文华刘菁晶敬锐卢宇杰邸成业史宏岩高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外膜脂肪组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极高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极高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的效果,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粥样斑块变化,探讨依洛尤单抗对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冠脉造影检查(CAG)结果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50%~70%)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符合条件的极高风险ASCVD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配到依洛尤单抗组(依洛尤单抗+阿托伐他汀)或标准治疗组(阿托伐他汀),在基线和36周随访时,采用OCT评估靶血管斑块稳定性。结果:治疗36周后,依洛尤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依洛尤单抗组低于标准治疗组(P<0.0001)。与标准治疗组相比,依洛尤单抗组最小纤维帽厚度(FCT)差值[(9.41±2.23)μm vs.(21.66±4.46)μm,P<0.001]、靶血管病变最小腔内面积差值[0.13(0.09,0.19)mm^(2) vs.0.23(0.16,0.27)mm^(2),P<0.001]均显著更大,最大脂质弧度差值显著更小[(-8.12±2.40)°vs.(-18.13±3.60)°,P<0.001]。依洛尤单抗组脂蛋白磷脂酶A2(LpA2)更低(P=0.001),而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此外,标准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而依洛尤单抗组发生1例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P=0.098)。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洛尤单抗可大幅降低血脂LDL-C水平,并明显改善粥样斑块的特征和表型。依洛尤单抗可显著降低血管特异性炎症标志物LpA2水平,或可为ASCVD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 郝敬严刘菁晶杨瑞飞杨瑞飞王雅洁卢宇杰张健王雅洁林文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