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蔚琴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气候
  • 18篇降水
  • 14篇气候学
  • 13篇天气气候
  • 10篇强降水
  • 7篇高温
  • 5篇台风
  • 5篇气温
  • 4篇灾害
  • 4篇气象
  • 4篇气象灾害
  • 4篇冷空气
  • 3篇能见度
  • 3篇气候概况
  • 3篇强对流
  • 2篇低能见度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日变化特征
  • 2篇国庆

机构

  • 26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深圳市国家气...

作者

  • 26篇刘蔚琴
  • 19篇杜尧东
  • 10篇李文媛
  • 9篇伍红雨
  • 8篇郑璟
  • 5篇李春梅
  • 4篇唐力生
  • 1篇王春林
  • 1篇陈新光
  • 1篇杨红龙
  • 1篇何健
  • 1篇罗晓玲
  • 1篇王华
  • 1篇柳晔

传媒

  • 18篇广东气象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三届区域气...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4年广东省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采用日均相对湿度和能见度标准,以及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4年广东平均年霾日以1.2 d/年的速率明显增加。20世纪60、70年代霾日较少,80年代开始波动增加,2003年后上升尤为明显,2007年达到最高。霾日冬季最多,1月和12月的霾日数占全年总数的28%,夏季最少,尤其是7月份,仅为全年总数的1.9%。广东省霾日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性增加。全省霾日及其变化速率空间分布比较一致,霾日高值区、增加速率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霾日低值区、增加速率较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西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
刘蔚琴杜尧东伍红雨陈继奋
关键词:气候学时空分布特征
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强降水的影响
杜尧东李春梅何健刘蔚琴
广州市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广州市5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3年的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资料,采用人工观测法、日均值法和14时值法对广州市霾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全市霾日数、霾日变化速率差异较大。全市年平均霾日是日均值法>人工观测法>14时值法,大致比例是1∶0.61∶0.48。人工观测法统计的广州市霾日变化速率最大,达2.9 d/年,是日均值法的2.9倍、14时值法的3.6倍。但是,3种方法统计的全市霾日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霾日长期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霾日冬季最多,夏季最少;中心城区和花都区为霾日高值区。综合考虑霾日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日均值法统计更能反映广州市霾日的实际变化特征。
吴晓绚杜尧东刘蔚琴
关键词:大气现象
2020年1-2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被引量:1
2020年
2020年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多,有2次降水过程、5次冷空气过程,低能见度天气频繁,2月强对流开始出现。冷空气、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运输、民生等造成较大影响,但元旦和春节期间天气较好,带旺了周边旅游。
李文媛杜尧东刘蔚琴庞古乾
关键词:气候学降水低能见度强对流冷空气
广东省气象灾害评估系统
李春梅唐力生杜尧东罗晓玲王春林陈新光郑璟刘蔚琴林举宾
课题来源与背景:广东省气象灾害评估系统是在广东省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专项项目的支持下,由广东省气候中心组织研发而获得的成果.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广东省气象灾害评估系统以历史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为基础,融合...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
2018年3—4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
2018年
2018年3—4月,广东省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2次强降水过程、3次冷空气过程,雨雾天气明显。强降水、冷空气、干旱和雨雾天气对农业、人体健康、交通运输等造成较大影响。但五一假期晴好天气,带旺了广东周边旅游。
李文媛杜尧东唐力生郑璟刘蔚琴
关键词:强降水冷空气雨雾干旱
1961-2014年广东汛期小时强降水的日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1961-2014年广东3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小时强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在整个汛期以及前、后汛期的日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广东区域平均的汛期小时强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次的峰值都是出现在下午16时,次峰值出现在上午8时,而小时强降水的强度日变化不明显。广东汛期小时强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南部沿海峰值出现在早晨(6-9时)和中午(10-13时),雷州半岛和其余地区出现在下午(14-20时)。小时强降水的强度峰值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出现。前、后汛期小时强降水量日峰值振幅存在3个大值中心,分别位于西部的罗定,东部的五华和北部的南雄、连平。小时强降水频次日峰值振幅总体呈从沿海向内陆增加的趋势,而强度日峰值振幅区域差异小。
伍红雨李春梅李春梅
关键词:日变化汛期
2022年3-4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
2022年
与常年同期相比,2022年3—4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3次降水过程、5次冷空气过程和2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冷空气、降水对民生、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徐艳虹杜尧东李文媛刘蔚琴
关键词:气候学气温降水能见度
三种方法统计的广东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比较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3年的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资料,采用人工观测法、日均值法和14时值法对广东省霾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统计的全省霾日数、霾日变化速率、全省排名前10位的站点均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全省年平均霾日是日均值法统计结果 >人工观测法的>14时值法的,大致比例是1∶0.59∶0.49。人工观测法统计的广东省霾日变化速率最大,达2.1天/a,是日均值法的1.85倍,14时值法的3.34倍。人工观测法统计的霾日全省排名前10位的站点与日均值法、14时值法的都有7个相同、3个不同。三种方法统计的全省霾日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三种方法均较适用于分析区域长时间序列的霾日变化特征。综合考虑霾日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征和前人研究结果,日均值法统计的霾日更能反映广东省的实际变化特征。
刘蔚琴杜尧东
2017年11—12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
2018年
2017年11—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和日照偏少;有2次降水过程、4次冷空气过程,其中,12月15—21日的较强冷空气过程对农业、民生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
陈继奋刘蔚琴杜尧东庞古乾伍红雨郑璟
关键词:气候学冷空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