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太仓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发现ADR监测过程中的不足,探讨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上报的196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1—11月,我院上报的ADR明显多于2015年;主要为临床医师上报,ADR多发生于住院患者。196例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3个月~87岁,<10岁及>60岁者较为多见;静脉给药引发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共涉及药物13类69种,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中药制剂。抗感染药引发126例ADR,共涉及10类药物20个品种,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五水头孢唑林。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结论:开展ADR监测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医药护多方合作可提高ADR上报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5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并按照中重度疼痛情况给予预防镇痛方案,未干预组患者未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爆发痛处理前评分、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及术后1、2、3 d,干预组NRS评分分别为(3.38±0.80)、(2.49±1.74)、(2.04±1.33)、(1.35±1.02)分,未干预组分别为(5.40±0.60)、(3.29±2.03)、(2.69±1.80)、(1.23±1.24)分;两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术前及术后1、2 d NRS评分显著低于未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爆发痛发生率22.35%低于未干预组的5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干预组爆发痛处理前评分(5.00±0.83)分显著低于干预组的(5.71±0.91)分,爆发痛次数(1.21±0.42)次/例显著低于干预组的(1.73±0.96)次/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13.23±4.57)d短于未干预组的(13.60±4.94)d,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费用(27014.31±8713.36)元少于未干预组的(29202.46±8797.56)元,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基于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其围术期疼痛得以有效控制,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