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海燕

作品数:42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脑梗
  • 13篇脑梗死
  • 13篇梗死
  • 11篇急性
  • 10篇急性脑梗死
  • 5篇溶酶
  • 5篇卒中
  • 5篇组织型
  • 5篇组织型纤溶酶...
  • 5篇纤溶
  • 5篇纤溶酶
  • 5篇纤溶酶原
  • 5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血栓
  • 4篇血栓溶解
  • 4篇血栓溶解疗法
  • 4篇血性
  • 4篇治疗急性脑梗...
  • 4篇溶栓
  • 4篇缺血

机构

  • 33篇台州市立医院
  • 13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丽水市中心医...
  • 2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台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2篇梁海燕
  • 9篇陈敏广
  • 7篇李海军
  • 6篇徐浩
  • 6篇陈瑛
  • 5篇洪冰
  • 5篇孙斌
  • 4篇邵蓓
  • 4篇邱伟文
  • 4篇余灵芳
  • 4篇张万里
  • 4篇王传根
  • 3篇杨青
  • 3篇王国珍
  • 3篇韩钊
  • 3篇王贞
  • 2篇牛晓婷
  • 2篇张顺开
  • 2篇黄雪融
  • 2篇金笑平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4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对前列地尔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地尔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5 d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结果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5 d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4/36),4例在药物滴注后3 h均可自行消退并继续使用。对照组未出现静脉炎。结论前列地尔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徐佳徐浩梁海燕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复方丹参注射液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n=82)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n=87)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滴bid,于7、14、21d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增分率来判断疗效,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d、21d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60.4%、62.1%,对照组分别为18.3%、29.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依达拉奉组分别为54.0%、57.5%,对照组分别为36.6%、39.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wk时中重度(等级为2-3),脑水肿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统计学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李海军于盈梁海燕王传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有效性安全性自由基清除剂
2岁以下膀胱输尿管反流病例与无反流病例的临床检查对比
:通过对比2岁以下膀胱输尿管反流病例与无反流病例的临床检查结果差别,为2岁以下婴幼儿尿路感染(UTI)选择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检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
陈敏广梁海燕余灵芳
关键词:膀胱输尿管反流婴幼儿患者病理机制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和晚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西南部地区就诊于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3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心房颤动组(n=52)和无心房颤动组(n=71),总结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和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心房颤动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分)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14与11,U=1236.000,P=0.002),心房颤动组溶栓治疗后2h和7d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与无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90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较无心房颤动组低[21.2%(11/52)与43.7%(31/71),x^2=6.763,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0分(OR=0.226,95%CI 0.093—0.547,P=0.001)与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的90d良好预后存在相关性,心房颤动(OR=0.551,95%CI 0.209—1.452,P=0.228)与90d良好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心房颤动与溶栓的早期和晚期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王贞张万里冯靓王志敏张顺开邱伟文梁海燕朱振国韩钊牛晓婷邵蓓
关键词:心房颤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预后
影响浙江西南部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浙江西南部地区(简称浙西南)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以及影响其延长的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浙西南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10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院内延迟时间的平均值93.5min将110例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内延迟时间为(93.5±34.2)min。与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相比较,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的院前延迟时间(单位均为min)较长(97.8±47.2与76.5±41.0,t=2.506,P=0.014),吸烟比例较少[26.7%(16/60)与46.0%(23/50),x^2=4.455,P=0.035],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min)较短(29.0±16.2与46.0±27.1,t=3.365,P=0.001;40.5±15.8与60.0±21.0,t=4.45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延迟时间(OR=1.015,95%CI 1.006—1.025;P=0.042)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促进因素,入院至得到影像学结果时间(OR=0.956,95%CI 0.920—0.993,P=0.019)和化验结果时间(OR=0.935,95%CI 0.893~0.980,P=0.004)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阻碍因素。结论影响浙西南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院前延迟时间、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
张万里王贞冯靓王志敏张顺开邱伟文梁海燕金笑平韩钊牛晓婷邵蓓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何迎晔洪冰梁海燕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
DMT1在SH-SY5Y细胞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中的作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在lactacystin诱导的SH-SY5Y细胞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actacystin损伤组。lactacystin损伤组加入lactacystin 10 mol/L处理24 h。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测定法检测DMT1表达情况,Calcein-AM荧光检测细胞的摄铁能力,荧光探针carboxy-H2DCFDA检测胞内氧化应激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ctacystin损伤组DMT1表达增加1.3倍,细胞摄铁能力增强1.3倍,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1.6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了65.0%。结论 DMT1介导的细胞摄铁能力增强,引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过多,进而促进胞内α-SYN的异常聚集,最终导致PD神经元损伤。
陈瑛梁海燕李海军
关键词:LACTACYSTINΑ-突触核蛋白氧化应激帕金森病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O.05)。结论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徐浩洪冰何迎晔梁海燕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基质金属蛋白酶9丁苯酞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椎间盘脱出头痛60例被引量:1
2003年
头痛是颈惟间盘脱出的主要症状之一,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梁海燕张慈禄
关键词:颈椎间盘脱出症头痛养血清脑颗粒中药制剂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病残率极高。铁在脑内主要以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形式存在,铁蛋白在脑损伤中参与自由基的形成,铁催化的氧自由基产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脑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内,对维持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孙斌梁海燕余慧立许杭雨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