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炳庆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髓
  • 4篇恶性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肿瘤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恶性肿瘤
  • 3篇高危
  • 2篇地西他滨
  • 2篇血栓
  • 2篇血小板
  • 2篇亚群
  • 2篇肾功能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疗效

机构

  • 10篇中国航天科技...
  • 7篇北京航天总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常炳庆
  • 6篇黄新春
  • 5篇邹煦
  • 5篇黄新春
  • 4篇彭德银
  • 4篇于洪远
  • 3篇孙婉玲
  • 2篇赵弘
  • 2篇苏力
  • 2篇张超彦
  • 2篇韩玉霞
  • 2篇常晓鹏
  • 1篇陈宝荣
  • 1篇龚浠平
  • 1篇黄家芳
  • 1篇惠吴函
  • 1篇胡蓉华
  • 1篇杜文津
  • 1篇邸雅南
  • 1篇郭轶先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7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病史、年龄、白细胞数、JAK2V617F基因突变及骨髓分析)进行回顾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年龄28岁至84岁。同时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缺血性卒中34例。65例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存在高白细胞(白细胞大于11.0×10^9/L)的41例(占63.1%)、JAK2V617F阳性39例(占60.0%)。两项比率均较非血栓组同类患者比率升高。血栓性疾病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占72.3%,高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χ~2=0.014,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高白细胞[比值比(odds ratio,OR)3.393,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OR 3.104,P<0.05)及年龄大于60岁(OR2.523,P<0.05)是导致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JAK2V617F基因阳性和(或)年龄大于60岁,可能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以发生缺血性卒中多见。
邹煦常炳庆黄新春龚浠平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血栓形成高白细胞年龄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讨论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D4/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邹煦常炳庆黄新春韩玉霞常晓鹏于洪远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恶性淋巴瘤T辅助细胞
CRP定量检测异常在感染及肿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CRP定量检测在感染及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沉淀法定量测定376例感染患者及295名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血液系统肿瘤123例、实体瘤172例)血液中CRP水平,以CRP>10mg/L设为阳性。结果感染组及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87.8%,65.8%(血液系统肿瘤组及实体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5%、64.5%);患者的CRP定量均值分别为:感染组58.79mg/L、肿瘤组51.05mg/L,血液系统肿瘤组48.53mg/L,实体瘤组52.93mg/L。结论感染及肿瘤的CRP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患者CRP定量检测均值高于肿瘤患者,但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瘤之间差别不大,CRP定量检测对恶性肿瘤及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常炳庆黄家芳于洪远黄新春陈宝荣彭德银
关键词:恶性肿瘤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联合其他化学药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6月~2008年5月应用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黄新春常炳庆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治疗吡柔比星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疗效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合并发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肿瘤合并发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7-12月该院恶性肿瘤合并发热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发热24 h内检测PCT、CRP的患者共2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影像学、症状、体征、治疗效果等将其分为感染患者178例和非感染患者30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感染患者PCT阳性率(67.4%)及CRP阳性率(91.6%)均高于非感染患者的10.0%和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T及CRP双阳性、单阳性、双阴性患者的感染率依次为98.2%、81.3%、36.4%,双阳性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单阳性,单阳性又明显高于双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CRP阳性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97.6%、92.2%,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68.2%、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感染风险分别是阴性患者的18.6倍、12.6倍;(4)PCT、CRP阳性率与感染率有一致性,但吻合度不高(Kappa系数=0.326、0.445;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发热患者早期检测PCT和CRP呈阳性,尤其是PCT阳性或二者均阳性,提示有感染性发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要综合分析,谨慎诊断。
常炳庆张超彦任欣于洪远汪晓刘春艳王玉李爽李超黄新春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急性白血病并发结核感染2例报告
2004年
常炳庆黄新春彭德银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结核感染并发症革兰氏阴性菌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线暴露医务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线暴露医务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4月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将其分为放射组(放射医务人员67例)和对照组(同时期非放射医务人员48例)。分析性别和年龄对两组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放射组内不同职业和工龄等对医务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肝肾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内男性医务人员的γ-GT、ALT、AST、BUN和Cr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40~49岁和≥50岁年龄段的BUN水平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段;γ-GT和BUN水平随着放射线暴露时间增加而升高;介入科医师/护士的ALT、AST和Cr水平均显著高于放射科医师/护士,放射科技师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放射科医师/护士。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未对我院放射线暴露医务人员肝肾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从事介入工作、男性、工龄长和年龄大等放射线暴露医务人员的肝肾功能受电离辐射影响较大,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和健康监测。
任欣常炳庆汪晓景淑贤张超彦刘春艳黄新春
关键词:电离辐射肝肾功能
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患者组中CD4/CD8数值上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NK细胞(CD3-/CD16+56)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可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自身免疫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并为采用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常炳庆邹煦韩玉霞常晓鹏于洪远黄新春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自身免疫病
去甲基化药物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风险。MDS患者自然病程及预后的异质性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预后分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去甲基化药物是高危MDS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去甲基化药物的研究进展,期望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常炳庆孙婉玲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去甲基化药物
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科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9例接受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分析年龄因素(年龄≥65岁/<65岁)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入组患者接受了81个周期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其中老年患者(年龄≥65岁)8例,接受了26周期治疗。老年患者在改变疾病自然病程反应、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及血液学改善-红细胞反应(HI-erythroid, HI-E)疗效均显著低于年龄<65岁患者(P分别为0.024、0.045、0.024)。其他的疗效、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及Ⅲ-Ⅳ/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结论老年中高危MDS患者应用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常炳庆郭轶先郭轶先赵弘兰晓曦苏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